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2021年05月12日23:06:09 科學 1845

隨着我們對醫學和人體知識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在不斷延長。原來許多絕症,我們已經找到了治癒的方法。隨着我們對人體探索的不斷深入,也許長生不老不會再是傳說。本文將向你介紹未來可能讓你長生不老的十項研究。

10.血液工廠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血液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失血過多會很快結束生命,所以輸血是一個重要的醫療工具。不過,輸血有兩個主要問題。首先,血液必須來自他人,這可能導致血液短缺。第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血型,輸入錯誤的血型會導致免疫系統攻擊和各種可怕的併發症。科學已經成功地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通過製造通用O型紅細胞。這是第一次在實驗室中產生這樣的血液,它可能會導致獻血的終結和血液工業生產的開始。

隨着我們對醫學和人體知識的不斷提高,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也在不斷延長。我們已經根除了疾病,發現了有效的治療方法,並找到了治癒疾病的方法,這些疾病曾經會殺死我們。現在,我們在維持人類生存的實踐中正在加速,用聽起來像是直接從科幻小說中剝離出來的技術,朝着接近不朽的東西邁進。

09.培育身體器官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有一些常見的科幻比喻至少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信的。當我們看到星際旅行、外星生命或食物變成藥丸時,我們可以想像它們成為人類生命一部分的可能性。但有些事情有點牽強,比如在實驗室培養人體器官。然而,就像大多數事情一樣,事實比小說更瘋狂,因為科學家們正在這樣做。實驗室培育的器官不僅在解剖上與人身上的相同,而且這些器官在人體中也能正常工作。陰道和鼻子這兩種器官都已經安全地移植到人體中,並證明沒有任何副作用

有史以來第一次,出生時沒有陰道的女性通過移植人造陰道而擁有了一個完整的身體。科學家們對這些女性進行了8年的跟蹤調查,才對結果感到滿意。在此期間,女性和她們的新器官功能完全正常,沒有任何副作用。那些因皮膚癌而失去部分鼻子的患者也可以從皮膚細胞再生出了新的鼻子。

08.扭轉癱瘓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脊髓損傷是人類遭受的最嚴重的折磨之一。脊髓將信息傳遞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因此這一部位的損傷往往會導致可怕的癱瘓。在過去,現代醫學對這種損傷幾乎無能為力。病人只能在有限的行動能力中度過餘生,而且常常是在極大的痛苦中度過。

現代科學家現在已經能夠使被認為是終身癱瘓的人恢復自主運動。在這個令人興奮的實驗中,在對患者的脊髓施加電脈衝後,患者能夠移動之前癱瘓的身體部位。當與傳統物理療法結合時,改善變得更大,給全世界成千上萬希望有一天能再次行走、奔跑和移動的人帶來了希望。

07.逆轉衰老過程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科學家在年輕人的血液中發現了一種化學物質,這可能會對老年人的衰老產生重大影響。這不是什麼一次性的瘋狂研究——三個獨立的小組在老鼠實驗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在這項研究中,輸入年輕的血液逆轉了與年齡相關的記憶、學習、腦功能、肌肉力量和耐力的衰退。

其中兩個小組甚至聲稱已經發現了導致這種年齡逆轉效應的單一化學物質。由於這些研究是在老鼠身上進行的,它是否也適用於人類還有待觀察,但研究人員確信它可以。臨床試驗預計將在幾年內開始,這可能為真正的抗衰老注射鋪平道路。

06.下一代藥物監測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無論我們作為一個種群存在了多久,人類不可思議的健忘和懶惰將永遠盛行。藥物是許多人健康的一個極其重要的部分,忘記服藥可能會很危險,甚至致命。目前已經研發出了一個藥物監測系統,這個系統不光可以確保你不會錯過另一片葯,還可以跟蹤身體對上述藥物的反應,為你和醫生提供身體反應的詳細信息,所以如果用藥出現任何問題,你都可以立即糾正它。

05.動物心臟製造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心臟的健康是長壽和美好生活的關鍵。在世界上,死亡的最大原因不是艾滋病或任何癌症,而是心臟病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0億,其中腦卒中1300萬,冠心病1100萬,肺原性心臟病500萬,心力衰竭890萬,風濕性心臟病250萬,先天性心臟病200萬,下肢動脈疾病4530萬。

然而,科學家最近成功地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狒狒體內,並使其功能完美地運行了一年多。這項研究給醫學界帶來了希望,有一天動物將能夠源源不斷地提供動物心臟(和其他器官)移植到人類體內,從而大大延長人類的壽命。

04.減少中風引起的殘疾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中風是可怕的,而且往往是致命的。在沒有死亡的情況下,中風會使患者無法執行基本任務,極大地影響他們的生活質量。獨立和自主幾乎完全被剝奪了,患者無法像以前那樣控制自己的身體。以前,對這些人的治療選擇非常少。但是現在,科學家們使用了一種革命性的新方法來治療這些可怕的殘疾,給所有受影響的人帶來了希望。

通過向患者大腦中注射幹細胞,研究人員成功地恢復了他們移動四肢和執行以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能力。參與研究的人認為這對中風患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鼓舞人心的跡象。

03.打印一個新的心臟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我們已經討論了心臟病對人類生活的巨大影響,以及器官移植對維持人類生命的重要性。隨着3d打印技術的不斷創新,一些業內人士相信這一點在短短10年內他們將能夠打印出一顆完整的「生物心臟」。路易斯安那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在實現這一預測方面邁出了巨大的步伐。

通過利用脂肪細胞膠原蛋白,該團隊成功地打印出了人類心臟的工作部件。他們用飛機的類比來解釋為什麼不能打印出完整的心臟,而必須部分部分地完成。但是有了打印零件的能力,10年似乎是一個非常合理的時間框架來期望這些零件的總和完成。

02.仿生手臂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自從第一個半機械人出現在科幻小說中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方法來創造仿生身體部位。這樣做將極大地改善截肢患者的生活,而且每一項研究都讓我們更理解大腦和肌肉之間複雜的交流系統。看起來所有的努力都終於有了成果。被稱為DEKA手臂的大腦脈衝控制假肢不是普通的附件,它是一個真正的超級小工具。

它是由發明賽格威(Segway)的同一個人發明的,它可以完成如此精細、精細的任務,比如拉上外套拉鏈、拿雞蛋而不打碎它、或者用鑰匙開門,這些任務即使是手臂完整的人有時似乎也很難做到。仿生手臂的適應性也非常強,這使得肩膀、中小臂或中上臂被截肢的人可以選擇使用。不幸的是,那些手部手腕被截肢的人無法擁有天行者的手臂,至少現在是這樣。

01.假死

未來長生不老可能不再是一個傳說,盤點十項突破性的醫學研究 - 天天要聞

這是典型的科幻小說,研究人員不喜歡稱之為假死。該醫院的一位頂尖外科醫生更喜歡稱之為「緊急保存和復蘇」,儘管他承認他們是暫停的生命。基本上,病人的血液會被一種非常冷的鹽水溶液代替,產生一種誘導低溫症,使所有細胞活動幾乎停止。換句話說,這就像打開關閉人體重要系統的開關,給外科醫生更多的時間來解決問題。根據發明這項技術的彼得·李的說法,在手術過程中病人不一定是活着的,但他們也不會死。

2000年,李昌鏞在豬身上演示了這項技術,而且成功了。這隻豬假死後,然後接受治療並「復活」。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心臟自己重新開始跳動,沒有喪失認知或身體功能。現在,李昌鏞和他的團隊只需要等待合適的人類候選人。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 天天要聞

今天,在北緯31度,看千年紅豆樹!

古樹名木,被譽為「綠色的國寶」「有生命的文物」,承載着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一株古樹,就是一方故土、一段歷史、一縷鄉愁。江陰古樹名木資源豐富,全市列入古樹名木名錄百年以上的有126株,分屬於15科21屬21種。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佈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 天天要聞

中國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向全球發佈首批科學探測結果

中新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網(SuperDARN)2024年研討會5月20日在北京開幕。作為中國首個高頻相干散射雷達探測網絡,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空間環境地基綜合監測網」(子午工程二期)重大設備之一的北方中緯高頻雷達網,當日在該國際會議上向全球發佈首批科學探測結果。5月20日,國際超級雙極光雷達...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 天天要聞

科學通報 | 浙江大學王林波團隊總結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

近日,浙江大學王林波教授課題組在《科學通報》發表了題為「細菌對腫瘤轉移的影響」的評述文章,對細菌與腫瘤轉移這一領域的研究進展進行了總結。文章闡明了細菌與腫瘤轉移的關係,區分了胞內菌和胞外菌在腫瘤轉移中的作用,探索細菌通過直接影響腫瘤細胞和通過腫瘤微環境的方式影響腫瘤轉移的作用機制,討論了目前研究中存...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 天天要聞

港媒:中國科學家開發出AI模型或可預測全球洪水

參考消息網5月20日報道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11日報道,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的人工智能(AI)模型,可以預測世界各地的洪水風險和跨區域流量,甚至可以對缺乏水文記錄的流域進行預測。該模型名為ED-DLSTM,不同於其他預測模型依賴歷史流量數據,它使用海拔和降水等屬性。由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領導的團隊在同行評議...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 天天要聞

「鄭州航空港號」衛星發射成功

從今天起,夜晚璀璨的星空中,將會有一顆星星的名字以「鄭州航空港」來命名——北京時間2024年5月20日11時6分,「鄭州航空港號」衛星搭乘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 天天要聞

纖維電池技術新突破:衣服可為電子設備充電

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手機可放在編織有纖維電池的織物上充電。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一件柔軟透氣的衣服,不僅可以儲存能量,還能便捷地為手機、手錶等隨身電子設備供電。這一曾存在於科幻作品中的場景,已經變成了現實。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 天天要聞

翱翔吧!獲救猛禽將在佛慧山重新飛向藍天 | 生物多樣性日

《濟南時報》5月20日報道 由濟南市政府新聞辦公室和濟南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的2024年濟南市「生物多樣性日」主題活動將於5月22日在佛慧山廣場舉行。活動當天,兩隻被救助的猛禽——蒼鷹、大鵟(kuáng)將在這裡被放歸大自然。 猛禽飛來佛慧山 「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和鴞形目中的所有鳥類的總稱,指兇猛的掠食性鳥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 天天要聞

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 《黑洞之影》《控糖革命》等入選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在上周末的第三屆上海科技傳播大會上,第五期「新發現·科普書單」揭曉,20種入選圖書,其中「科學人文」子書單8種,「科學生活」子書單8種,「科學少年」子書單4種。新一期「新發現·科普書單」的評選範圍是2023年7月至2024年2月出版的科普新品。經過16位初評專家和7位終評專家的認真評審,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