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福利禮包贈送中】即日起,每天將在收藏、點贊並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免費贈送健康大禮包(實物)一份,歡迎大家參與活動!
60歲那年,他早上還在小區廣場跟老哥幾個下象棋,中午飯後沒一會兒,人就倒下了,沒搶過來。
說是突發心梗,來得太快,連半句話都沒留下。家裡人當場都傻了——平時看着身體挺好,也沒啥高血壓高血脂,怎麼說走就走了?
醫生搖頭說,其實有些事兒年紀大了真不能再做,尤其是幾樣看起來不打緊的小動作,能把心臟逼到極限。
可真要深扒這事,很多人都會忽略一個反常點——他這人特別喜歡盤核桃,整天坐在陽台上,一坐就是倆小時,左手右手換着盤。
核桃都油亮得能當鏡子照了,人還挺得意,說這是養心養身的老辦法。可惜這「老辦法」真沒經得起推敲。
有研究說,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不動,哪怕是在盤核桃,都會讓交感神經處於輕度興奮狀態,尤其是手部微循環負荷加大,心臟負擔其實在偷偷加碼。
有一個深圳的研究小組做過對比,讓兩組老年人分別進行靜坐盤玩和規律行走,結果發現,連續靜坐45分鐘以上的人,血壓和心率波動都更劇烈,恢復時間也更慢。
這不是說盤核桃一定會出事,而是說「靜態時間過長」這個事兒本身就跟心梗掛鈎。
有個數據挺嚇人的——2018年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布的調查顯示,日均靜坐超過6小時的中老年人,其突發心梗的概率比日均活動時間超過3小時的人高了2.3倍。
這不是危言聳聽,是血管真的會「偷懶」,長時間不用就收縮得厲害,一旦血壓瞬間變動或者血脂濃度高一點,就容易堵。
說到這兒還真有件怪事,那男的平時特別喜歡吃羊雜湯,尤其是早上空腹來一大碗,辣椒油多點、蔥花多點、再來幾個蒜瓣,吃完直冒汗,說舒服。
可是這「舒服」就是問題了。
清晨本就是人體血管最容易痙攣、最容易出問題的時候,偏偏空腹吃一堆高脂肪、高膽固醇、高鹽分的東西,不僅讓血脂瞬間飆升,還讓原本收縮狀態下的血管更加緊張。
有醫學論文指出,空腹攝入動物內臟類食物,會導致餐後兩個小時內心率平均升高8.2%,收縮壓升高9毫米汞柱,而且這個變化在老年男性中更加明顯。
這類早餐其實有個特點,就是「刺激性+高負荷」,再加上空腹血糖低,身體調節能力又弱,這時候心臟相當於一邊要加速泵血,一邊還得承受血液濃度增加的衝擊,這雙重夾擊就像擰緊的水管再突然開閥,動靜一大,心肌就容易缺血、出事。
另外,別以為喝酒這事兒只是肝臟的麻煩,其實不少心梗來的時候,是前一晚喝過酒的。
這個60歲的男的,出事前一天晚上剛和老同學小聚,說是喝得不多,就兩瓶啤酒和一點白的。
問題來了,這「一點白的」到底是多少?
人老了,肝臟代謝酒精的速度慢得多,哪怕少喝點,酒精的代謝產物也會在血液里呆得更久,結果就引發了交感神經持續興奮狀態,夜裡心率加快,血壓波動,第二天早上再一激動,心臟就吃不消了。
日本有項長期研究追蹤了3867位老年男性飲酒後的心血管事件,發現哪怕每周只喝兩次,每次飲酒量超過50ml烈酒的受試者,其心梗發生率高於不飲酒者約16.7%。
尤其是在飲酒後的12小時至48小時之間,最容易出現夜間心律不齊和早晨高血壓等隱形風險,而這段時間正是多數人忽略的空白段。
除了這些看得見的行為,更隱蔽的還有一個——強忍情緒。
這人平時挺「老實」,遇事不說,愛憋在心裏。結果你猜怎麼著?心理壓力長時間壓着不說,身體反而開始「說話」了。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一份精神心理與心血管關係的聯合研究指出,長期處在「低聲憤怒狀態」的人群,其心率變異性顯著降低,心率變異性是衡量心臟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越低就說明心臟越難以應對壓力。
研究數據表明,壓抑情緒超過6個月的人心梗發作風險提高了21.4%,而那些願意表達、發泄、哭一場甚至吵一架的人,反而心臟功能更穩。
再講個更冷門的——睡前刷短視頻太久。
這男的有個習慣,晚上關燈躺床上就刷視頻,一刷一個小時打底,笑着笑着就睡著了。
這事看着挺放鬆,其實是個「慢性炸彈」。
研究發現,臨睡前接觸大量高刺激視覺信息,會打亂人體褪黑素分泌,延遲入睡時間,而且大腦始終處於輕度興奮狀態。
心臟呢,睡覺時應該是「慢下來的」,但在這種狀態下,它反而還在被刺激着「加班」。
一旦加班加太久,心肌就疲勞,沒法按正常節奏供血,長此以往,心梗就成了定時炸彈。
上海中山醫院的睡眠研究中心在2021年調查了784位60歲以上老年人,結果顯示,睡前使用電子設備超過45分鐘的人,其夜間心率平均比其他人高出7.4次/分鐘,心率波動更不規律,這類人群中,心律不齊、早搏和心肌缺血的癥狀明顯偏多。
所以有些人半夜突然心梗猝死,其實前一天根本沒什麼預兆,反而是這種「長期的微刺激」把心臟拖垮了。
說到拖垮,其實還有一件事最沒人提,卻最關鍵——上廁所時間太久。
這60歲的男的也有這習慣,早上上廁所一待就是十來分鐘,刷會兒手機、打發打發時間。
問題來了,久蹲狀態下腹壓升高、交感神經緊張,尤其是解大便用力的時候,等於是給心臟來了個急剎車。
很多中老年人心梗發作地點就在廁所,是有原因的,不是巧合。
北京安貞醫院曾經統計,老年人早晨猝死中,有28%的病例發生在洗手間,誘因就是排便時的屏氣用力和姿勢不當。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張海波.名醫教你如何預防心梗?[J].家庭服務,2016,(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