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血栓是血液里凝固的小血塊,被認為是「沉默的殺手」,發病率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這是因為血栓越長越大,會把血管堵死,下游部位的氧氣和營養供應就會受影響。血栓上的血塊脫落,會形成栓子。如果血栓發生在大腦或心臟,會誘發腦梗、心梗。
減少患血栓的風險,需要做什麼?飲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項?一起了解↓
多吃這5類食物
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後,細胞里的一些成分就會激活血小板和凝血酶,經過一系列複雜的過程,會在血管內壁上形成血栓。
另外,血流黏稠、血流減緩會加速血栓形成,所以想要預防血栓,飲食上要吃一些幫助血管柔軟、光滑、有彈性,血液還不黏稠的食物。例如:
■健康脂肪
如果體檢血脂異常,那麼在選油時,建議多吃富含n-3脂肪酸的紫蘇油、亞麻籽油,以及富含n-9脂肪酸的橄欖油、茶油,一天油量25~30克。
n-3和n-9脂肪酸都能抗炎,保護血管內皮細胞,還能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水平,有助於預防血栓的形成。
■新鮮蔬果
新鮮水果富含抗氧化、抗炎成分,可以保護血管內皮免受氧化應激和炎症的攻擊。如果血管內皮細胞一點小傷口都沒有,血栓想形成也沒機會。建議一天吃5拳頭蔬菜,2~3拳頭水果,要多選深色蔬果。
■高脂的魚
三文魚、青花魚、沙丁魚、金槍魚等富含的DHA,不僅能抗氧化、抗炎,保護血管內皮健康,還能減少血小板凝集、凝血。建議每周至少吃2次魚,每次至少吃到1巴掌大的量。
■富含β-葡聚糖的食物
主要是燕麥、青稞,β-葡聚糖可以減少膽固醇吸收入血,利於維持血液中正常的膽固醇水平,這樣不容易血液黏稠,也不容易形成斑塊,降低血栓的發生風險。建議燕麥優先選擇整粒的燕麥粒、生的燕麥片。
■富含大豆卵磷脂的食物
大豆卵磷脂常被稱為「血管清道夫」,具有良好的乳化性,可以影響膽固醇和脂肪的運輸與沉積,去除過剩的甘油三酯,軟化血管、降低血脂、降低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液循環,進而預防冠心病、腦血栓等疾病。
相比於大豆來說,每天吃豆製品相對比較容易。建議大家每天都能吃夠15~25克大豆對應的豆製品的量,相當於約350克豆漿,或100~150克豆腐、40~50克豆腐乾/豆腐絲、20克左右干腐竹。
少吃這4類食物
■鹽
高鹽膳食會增加高血壓風險,增高的血壓持續給血管施加壓力,血管的彈性就會變差,血管內皮細胞的功能就會失調,而且血管的通透性會增加,膽固醇、脂類物質就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上,增加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血栓的風險。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的建議,每天吃鹽不要超過5克,也要少吃腌製品、醬類的食物。
■富含飽和脂肪酸食物
肥肉、豬油、黃油、椰子油、棕櫚油,建議少吃,這是因為太多飽和脂肪酸會提高血液中「壞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
■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物
蛋糕、三合一咖啡,建議偶爾饞了少吃幾口,這是因為反式脂肪不僅會增加「壞膽固醇」(可能會在動脈壁上堆積,使動脈變得又硬又窄),同時減少「好膽固醇」(會收集多餘的膽固醇並將其帶回肝臟),增加心臟病、腦卒中的風險。
■膽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如果已經血脂異常,尤其是血膽固醇偏高,那得少吃富含高膽固醇的食物,比如奶要選低脂或脫脂的,不用豬油炒菜等。
特彆強調,想要減少血栓,除了注意飲食外,還要適量運動。建議每周有5次有氧運動,每次30分鐘以上;無氧運動也不能忽視,最好每周兩三次。
監製丨李浙
主編丨米莎
編輯丨隋邦科
部分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台」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