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的!假的!假的!千萬別信!

話費充值是大家
日常開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當面對「低價充值」的廣告時
不少人都心動了
但注意,優惠的背後可能暗藏「陷阱」

本想「薅羊毛」,結果成「洗錢」

近日,南充市民唐先生在某二手平台刷到一個「低價話費充值服務」的商品,商品詳情顯示9折代充話費,量大從優,三天內到賬」,心動的唐先生並未多想,立即下單了1000元的話費套餐,支付了810元並提交了手機號信息。
第二天,1000元話費如約到賬商家提醒唐先生「確認收貨」,訂單完成後,唐先生暗自竊喜自己薅到了羊毛。然而一周後,他卻收到一條來自運營商的短訊,稱其手機賬號存在異常情況,將被暫停通信功能
唐先生十分疑惑,電話卡都是自己在使用,怎麼就異常了?隨後,唐先生輾轉通信營業廳和反詐中心諮詢,這才知道,不法分子是用詐騙贓款給自己充的話費,自己竟成了「洗錢」的工具!

「低價充值」背後的「陷阱」

近年來,不少群眾無意識地「參與洗錢」,其中,「低價充值」就是其中一種。一般來說,這類「陷阱」有以下3個步驟:

1.發佈「低價充值」廣告

「洗錢團伙」以高額傭金招募繳費代理商,繳費代理商再通過二手平台、社交平台等發佈「低價充值話費、油卡、電費」的廣告,誘導有充值需求的客戶進行交易。

2.收取「乾淨」資金

當繳費代理商收到客戶的繳費需求以及錢款,在扣除完酬金以後,會將繳費資金轉入「洗錢團伙」控制的賬戶,並將繳費信息同步發送給「洗錢團伙」。

3.完成繳費充值

「洗錢團伙」根據繳費代理商提供的繳費信息,利用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等犯罪所得的非法資金,進行充值或繳費。
這樣一來,詐騙贓款便得到了「洗白」,購買「低價充值」的客戶卻成了「洗錢」幫凶,導致相關賬戶被封停。

「低價充值」的危害

「低價充值」看似可以「薅到羊毛」,實則不然,可能存在以下風險:

01

相關賬戶被封停

「低價充值洗錢手法可複製到眾多繳費業務,社會公眾容易因貪圖便宜淪為「洗錢」犯罪幫凶,導致相關賬戶被封停或凍結。

02

造成財產損失

「低價充值交錢後,不法分子在交易過程可能突然「隱身」或攜款「跑路」等,用戶將面臨經濟損失。
 警方溫馨提醒  
繳納電費、水費、燃氣費、話費等,請選擇官方渠道,切莫貪圖小利輕信「折扣價」「團購價」「低價充值」等優惠活動,謹防被犯罪分子利用而落入「洗錢」陷阱!
大伙兒互相提個醒~


編輯:陳亞麗

二審:王慶平

三審:庄梅芳

來源:閩南日報 平安無錫 熊貓反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