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將139項中醫適宜技術等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23日上午,濟南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大力深化項目建設 全面推進高質量發展」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21場,介紹我市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助推項目深化提質增效的有關情況。市醫療保障局局長阮師漫介紹,過去一年,市醫保局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項目突破年」部署要求,聚焦群眾所思所想所盼,健全機制、深化改革、精準施策,推動醫保事業實現新發展。

職工、居民門診慢特病病種統一擴至51個

不斷完善醫保制度,解除群眾後顧之憂。市醫療保障局堅持「儘力而為、量力而行」,穩步提高群眾醫保待遇。參保職工在社區、一級、二級、三級醫院的門診報銷比例,分別由80%、70%、70%、50%提高到80%、80%、70%、60%,報銷限額提高到4500元;居民門診報銷限額提高25%,將高血壓、糖尿病納入門診報銷。同時,將職工、居民門診慢特病病種統一擴大到51個,增加17個單獨支付病種,切實減輕群眾負擔。生育醫療費職工報銷比例提高到100%,將靈活就業群體納入待遇範圍;居民報銷限額統一提高到3000元。

drg付費醫院個人負擔費用同比減少534元

深入推動重點改革,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市醫療保障局在全市285家醫療機構實行了drg付費,對惡性腫瘤治療和20個中醫病種試點「日間病房」模式,drg付費醫院次均住院費用同比減少1078元、個人負擔費用同比減少534元。將139項中醫適宜技術、特色優勢技術、特色康復和護理服務項目納入支付範圍。遴選216種集採藥品開展「集采進基層」活動,解決基層醫療機構藥品少、供應難的問題。

啟動首次區縣交叉稽核檢查,1053家機構受處理

持續強化監督管理,築牢基金安全防線。印發全省首個「醫保基金使用負面清單」,啟動首次區縣交叉稽核檢查,開展長護基金專項稽核。全年累計檢查定點醫藥機構5390家,處理1053家,其中約談750家、行政處罰6家、暫停結算7家、解除協議2家。建立醫藥價格監測信息發佈等6項制度,對部分醫療服務、重點藥品耗材開展監測,確保供應和價格穩定。

9000多名「醫保明白人」上門為群眾辦業務

着力健全服務體系,提升群眾辦事體驗。在鐵路、電網、鋼鐵等人員集中的大型企業設立專屬站點,依託社區服務中心、定點醫藥機構等既有資源打造四級服務體系,累計建成411家工作站和6454家工作點,基本覆蓋所有社區(村)。培養「醫保明白人」9000餘人,推動個人信息授權查詢使用國家試點,開發「幫辦代辦」小程序,可由「醫保明白人」為群眾和行動不便的老人上門辦理業務。全國醫保經辦會議在濟南召開,我市實施「醫保明白人」培育工程做法獲全國醫保經辦案例一等獎,在會議上作經驗介紹。

記者:趙璐 編輯:韓璐瑩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