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胸悶、氣促?你的心臟可能在經歷一場「地震」!

進入4月後,很多人都被地震的消息刷屏了:

4月3日,台灣花蓮縣發生里氏規模7.3級地震;4月9日在雲南迪慶州香格里拉市發生4.7級地震;4月10日,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發生5.6級地震。

每當面對地震這類自然災害,我們都會感覺到生命的渺小。但你知道嗎,地震其實無處不在,除了自然界中經常面臨著的地震,我們的心臟也會發生「地震」。

正常情況下,我們右心房上的竇房結控制着整個心臟的跳動。它就像心臟的司令部,定期且規律地發出跳動指令(60-100次/分),這些指令也會通過傳導組織從心房傳到心室,最終將血液泵往全身。

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司令部」也會喪失控制功能。此時,心房的各部分會喪失正常節律,只能快速而無序地收縮,這就是心臟發生的「地震」——房顫。

房顫發作時心跳可以達到350-600次/分,血液也容易在心房內淤滯形成血栓。這些血栓一旦脫落,可能隨着血液流到全身各處,從而引起腦栓塞(中風偏癱)或肢體動脈栓塞,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一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房顫患病率為2.3%,且患病率和發病率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加。為了健康的晚年生活,大家一定不能輕視心臟發生的「地震」!

身體需要用心經營,健康也需要科學管理。在健康中國發展戰略背景下,中醫絡病學科創立者和帶頭人吳以嶺教授融匯了儒、釋、道、醫中國四大傳統流派的養生智慧和當代科學養生理念,構建了以「通絡、養精、動形、靜神」為內容的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其中「通絡」部分對以房顫為代表的心律失常的防治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中華通絡養生八字經提到,我們身體中的經脈和絡脈是運行氣血、輸布營養、完成臟腑功能和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重要通道。由於絡脈具有細窄、網狀分佈、面性彌散的結構特點,所以具有「久病入絡、久痛入絡、久瘀入絡」的發病特點和「易滯易瘀、易入難出、易積成形」的病機特點。

從絡病理論的角度來看,心律失常的發作和絡脈中氣血減少、使心肌細胞供血不足以及氣血運行受阻都有所關聯,因此採用「通絡」藥物比如參松養心能有效地消除心律失常癥狀,使紊亂的心律恢復正常。

參松養心以生脈散和定心湯作為基礎方,將清火藥(黃連丹參赤芍)與溫熱葯(人蔘、山茱萸桑寄生)巧妙配伍,能快速緩解心慌氣短、乏力、失眠、多夢等癥狀,對早搏、房顫、心動過緩等多種類型的心律失常都有效,可以起到「整合調節」的治療效果。

在第二十屆國際絡病學大會上,吳以嶺教授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黃從新教授也介紹了參松養心的作用。吳以嶺教授提到,藥效機制研究發現,參松養心具有多離子通道阻滯作用,可以用於室早、陣發性房顫等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治療;同時,它還可以調節自主神經、促進竇房結恢復和心電傳導,用於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和心功能。

黃從新教授在《心律失常機制及通絡藥物干預研究》的學術報告中提到,在標準治療基礎上加用參松養心膠囊,可以將射頻消融術後1年內房顫複發風險降低40.4%,同時提高患者健康生活質量評分,且安全性良好。這項研究結果的發佈,在心律失常防治領域無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心臟的「地震」——房顫治療在早不在晚。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日常生活中出現的不適癥狀,如果出現了心悸、胸悶、氣短、胸痛等癥狀,記得及時就醫、查明病因並治療,以免貽誤最佳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