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健康課堂】炎夏最怕「出汗多」!很多人的身體都是被這麼「搞壞的」,記得別超過這個度

夏季天氣炎熱,出汗增多是一種正常現象。

但有些人認為,趁着夏季多出一些汗有助於身體健康,甚至刻意追求「大汗淋漓」「出汗排毒」,這可就大錯特錯啦!

出汗太多會傷身

中醫理論素來不提倡「大汗淋漓」。

尤其是夏季本就陽氣熾盛,易灼陰液,人體水液津精均容易耗散,易損傷心氣。

而「汗為心之液」,如果在此時一味地追求「大汗」,造成汗出過度,則更易傷津耗氣,導致心氣不足等情況出現,人也會感覺疲憊倦怠、口渴多飲。

甚至還會引發一些列不適癥狀,如:

1.人體之氣會隨汗外泄。臨床常見喘促氣短、少氣懶言、周身乏力、心悸等症。

2.人體內的血液隨出汗減少。臨床常見身體疼痛、麻木、手足抽搐、心悸目眩昏花等症。

3.損傷陽氣。臨床常見惡風畏寒、手腳冰涼、心悸等症。

4.傷津傷血,損及陰精。表現為頭暈目眩、腰酸膝軟、五心煩熱、抽搐等症。

5.邪氣容易乘虛而入。許多人容易外感熱病,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汗後正氣虛弱。

此外,從西醫角度看,汗出過多還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造成心腦血管疾病

如何判斷是否出汗過度

汗出得多不多,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而是與每個人的體質有關,看個人的承受能力和感受,主要看是否有疲勞等不適感覺。

比如體質虛弱的人,頭上有汗珠也許就過度了,而身體素質好的中青年人,大汗淋漓也不一定覺得累,就不是過度。

人運動出汗,如果感覺乏力、想睡覺,就是過度了。如果白天沒怎麼運動,也容易出汗,可能是氣虛陽虛,需要調理。

汗出過多需要補

合理防暑,避免汗出過多是夏季養生的重要原則。但如果我們無法避免大量出汗,那麼,就要注意及時調養了。

從現代醫學角度來說,出汗太多會損失大量水分,同時可能導致鉀、鈉、鈣、鎂等離子也丟失過多,甚至造成脫水、引起中暑。適當食用下列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汗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1.酸味食物

夏天暑氣重,暑傷氣陰,也容易導致多汗,出汗多易損失津液。

從中醫角度講,酸味能斂汗止瀉、生津解渴、健胃消食

酸梅湯裏面的烏梅可斂汗養陰,是個不錯的選擇。

2.補氣的食物

對於夏季汗出過多,覺得很疲憊、心慌者,推薦用西洋參泡茶飲。

因為西洋參補氣而不上火、不傷陰,即便有陰虛口乾口渴的問題,都可服用,氣陰雙補,對苦夏者很有利。

3.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

出汗後,還應及時補充維生素C。一般來說,口感酸的水果所含的維生素C可能較多。

4.含鈣、鉀多的食物

豆製品和奶製品等含鈣較多,豆類、香蕉、蘋果、馬鈴薯、蘑菇以及深綠色蔬菜等,鉀含量豐富,夏季可以多吃。

5.B族維生素

天熱出汗和食欲不振也容易導致B族維生素的缺乏和流失。

所以天熱要注意補充B族維生素,如多吃紅豆、綠豆、燕麥等粗糧,還可以適量吃些動物肝臟,如雞肝和豬肝等。

6.優質蛋白

補充流失的氨基酸,可通過飲食增加優質蛋白的攝入。

建議每天喝1杯酸奶或牛奶,1個雞蛋或多半個鴨蛋,在此基礎上加1份豆製品或1碗豆粥,還可常吃些清爽烹調的瘦肉和魚。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國中醫藥報,由肥城市衛生健康局、市中醫藥協會編校推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投稿地址:fcjsx04@163.com

編輯審核:肥城市衛生健康宣教中心

歷史文章鏈接

1. 肥城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種門診公示

2.‍肥城市核酸檢測便民採樣點設置公告(1月31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