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雕琢師」張靜:終身學習,只為更好地服務患者

編者按:

她們是活躍在臨床一線的健康守門員,是抗疫戰場上的「娘子軍」,也是英姿颯爽的巾幗紅顏。各盡所長,堅守崗位,只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守護百姓健康。即日起,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煙台市衛健委開設「最美衛健巾幗紅」人物事迹特別報道,以弘揚「素手仁術、深情奉獻、弘毅致遠」的煙台衛健巾幗精神,讓這些健康守護者被更多人看見。

記者 孫淑玉 實習生 鍾嘉欣

既完全適應口腔的生理和功能的需要,又要獲得舒適美觀的效果,口腔修復工作不僅需要精雕細琢,更考驗醫者的技術和專業能力。對煙台市口腔醫院修復工藝科副主任張靜而言,這項工作沒有捷徑,唯有終身學習,勤學苦練,反覆實踐,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不斷學習口腔修復的新理論、新技術和新工藝,用以服務患者,是張靜多年來的堅守。堅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工作中,張靜積極向身邊同事學習,揚長補短,促進自己醫療業務水平不斷發展,並在實踐中推敲琢磨。每次業務交流時,她都會仔細聽,認真學,好好想。

經過一次次的自我反思與總結,她的業務水平得到顯著提升,成為醫院口腔醫療數字化技術實踐中的佼佼者之一。但張靜並沒滿足於此,充分利用業餘時間查閱有關資料,積極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數字化診療技術和工藝方法,她逐漸探索出適合醫院的口腔數字化技術和方法,同時建立並完善相關操作規範和質量檢驗標準。

在醫院委派下,2016年,她遠赴維也納大學牙學院訪學,經過一年的學習,她的口腔數字化科研水平飛速提升。在學習技能的同時,她也十分注重工作實踐與理論研究相結合,運用多種數字化設備、軟件和材料進行口腔種植上部修復的數字化技術研究,探索數字化種植數據庫個性化定製方案,提出了種植即刻修複數字化攜帶器方法。

不斷提升自己的同時,作為濱州醫學院附屬教學醫院的老師,張靜也注重更好地傳授知識。承擔濱州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口腔3D技術及計算機輔助工程、牙體形態實驗課、口腔材料學等多門課程教學工作期間,張靜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每一次課堂中,為學生講解專業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中,她注重教學指導,運用PBL、CBL等教學方式進行探索性教學,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臨床實習教學中,她嚴格要求實習生認真仔細的執行操作,把書本知識和實踐融會貫通。至此她已完成口腔3D技術及計算機輔助工程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立項濱州醫學院校級教改課題一項。作為全國口腔醫學技術教育代表,張靜參編「十三五」國家全職高專口腔醫學技術專業規劃教材《口腔修復工藝材料學》,受教育部邀請參加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本科口腔醫學技術專業《簡介》制定,受聘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修復工藝委員會委員,連續多年榮獲濱州醫學院優秀帶教老師稱號。

路漫漫其修遠兮,任重而道遠。精雕細琢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診療服務之外,張靜也會以終生學習之功為更多人的口腔健康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