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開學季」邂逅「配鏡潮」 專家指「近視防控主戰場在家庭」

圖為青海省一醫療機構眼科專家向患者講解近視問題。 張添福 攝

中新網西寧2月7日電 題:青海:「開學季」邂逅「配鏡潮」 專家指「近視防控主戰場在家庭」

中新網記者 張添福

2月以來,青海省中小學校先後迎來「開學季」。與此同時,該省各大醫院眼科亦迎來「視力檢查潮」「配鏡潮」等。

日前,中新網記者走進青海省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門診、西寧愛爾眼科醫院視光科等,臨近下午上班,偌大的科室走廊內已站滿了待診的患者和家屬。

圖為青海省一醫療機構眼科專家開展眼科檢查。 張添福 攝

「前兩天,我們醫院眼科門診量達到六七百人次,看今天這架勢,患者肯定也不少。」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醫生吉曉華告訴記者,「過去幾天,眼科門診量應該是全院門診量最多的科室。」

對此,吉曉華有點習以為常,但也頗感無奈和難過,「這幾年,每逢寒假、暑假開學前,都會遇到家長帶着小孩來眼科檢查的高峰。特別是會看到家長帶着年齡很小的孩子來配眼鏡。」

「我女兒的老師反映,孩子看不見黑板上的字,看東西也經常眯着眼睛。」帶着女兒從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赴西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就醫的楊琴(化名)告訴中新網記者,「三年前,女兒就已經出現了這種情況。但那時害怕孩子還太小,怕戴眼鏡影響活動。」

圖為視力檢查。 張添福 攝

「但現在我發現女兒看電視、玩手機時,距離越來越近。一米多的距離,也看不清人,」楊琴說,「所以才選擇現在來醫院就診。」

楊琴自己的眼睛本身也近視,「我懷疑女兒的近視有遺傳因素。」

「很多家長認為戴上眼鏡,就是近視;不戴眼鏡,還能堅持一下。」對於楊琴的觀點,吉曉華並不認同,「一旦出現近視,且醫生建議佩戴眼鏡,就應該佩戴。如果怕影響戶外活動,可以選擇在活動時摘鏡。」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視力不是很關注,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不科學。」西寧愛爾眼科醫院視光科主任李巧玲一語中的。

「家長應該成為孩子近視防控的守門人。」李巧玲舉例說,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眯着眼睛看東西、經常性揉眼睛、看電視越坐越靠前等情況,家長就應引起重視,「這時,應該去專業的眼科醫院檢查,而不應匆匆去眼鏡店確診是否近視,因為孩子的第一副眼鏡對其視力至關重要。」

據相關報告,目前,中國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在全球最高。但眼科專家也表示,「近視並不可怕,可防、可控,也可提前預測。」

圖為西寧一醫療機構內廢棄的眼鏡。 張添福 攝

對於近視預測,李巧玲解釋道,「三歲後,孩子可以到專業眼科開展屈光檢查,建立屈光發育檔案。這時,有些孩子的遠視儲備能達到175度甚至200度,那說明遠視儲備充分;如果遠視儲備不夠,就會成為近視的高危人群。」

「對於近視的高危人群,家長應該學會如何減少遠視儲備的消耗。」李巧玲介紹,如可以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開展遠眺和沐浴陽光、多增加戶外活動等。

面對並不鮮見的網課,李巧玲支招,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選擇投屏的方式觀看,但也要注意觀看距離和時間,45分鐘一堂課,結束後一定要遠眺,應注意「20-20-20」原則,即「看書20分鐘、遠眺20英尺、遠眺20秒」。

據李巧玲觀察,假期結束後,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近視發病率反而高於入學期間,「雖然很多家長認為學校學習負擔更重,可恰恰在家裡會出現此類情況。」

「在學校,看書、看黑板,學生可以近-遠調節,」李巧玲分析,「在假期,青少年一直近距離盯着某件東西,反倒讓近視發展更快。近視防控的主戰場在家庭,而非學校。」

面對近視,很多家長和青少年也難以區分真性近視、假性近視,「通過綜合檢查,才能認定真性和假性近視,如果通過視功能檢查發現近視只有75度,但卻出現視功能問題,就不應先佩戴眼鏡,而要先開展視功能訓練。」

如果已經確診近視,注重用眼習慣、及時驗配眼鏡是控制度數增長的重要手段。除了普通的框架眼鏡外,近些年,角膜塑形鏡也成為很多家長的選擇。

圖為李巧玲開展眼科檢查。 張添福 攝

現在也有觀點認為,通過全飛秒、半飛秒技術等屈光手術,可以顯著提高視力。但李巧玲說,「這些方法只能矯正視力,但近視不可治癒。」

「青少年兒童正處於視力發育的敏感期,建議開學前家長帶孩子進行一次全面的眼健康檢查,建立眼健康檔案,及時掌握孩子的眼健康情況,讓孩子們開開心心沐浴陽光、茁壯成長。一旦發現孩子視力異常,應及時去專業的眼科醫療機構做進一步檢查。」李巧玲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