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中氣葯」——川芎

川芎被古籍中稱之為「血中氣葯」、「氣滯血瘀諸痛證之要葯」、「活血調經之要葯」、「治頭痛之要葯」。 之所以稱川芎為血中之氣葯,是因為它具有辛散、解郁、通達、止痛等功能。

《本草匯言》稱川芎能「下調經水,中開鬱結」,是活血調經要葯。

神農本草經》記載川芎藥性辛、溫,歸肝、膽、心包經。

川芎味辛,溫,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症,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

現代研究表明,川芎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擴張腦血管,降低血管阻力,顯著增加腦及肢體血流量,改善微循環;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的形成;川芎還可以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有顯著而持久的降壓作用;能顯著增加腎血流,延緩慢性腎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