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郭慶花 記者 陳甜田
普外科專業是所有外科領域的基礎,專業涉及面廣,專業性強。濱州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二病區(胃腸外科)歷來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多名醫師在國內外知名醫院進修學習,臨床診治技術與國際前沿水平的接軌。
科室在胃腸、肛腸、腹壁疝、減重代謝疾病的診治中具有專業技術齊全,專業特色突出、專業優勢明顯的優勢。在機械人技術領域居於省內領先,腹腔鏡技術成熟完備,外科內鏡技術獨樹一幟,亞專業發展特色鮮明。
達芬奇機械人手術,邁向國際
2019年,全球領先的第四代達芬奇機械人手術操作系統落戶濱州市人民醫院,普通外科二病區也迎來了全新的機械人手術時代,也標誌着濱州市人民醫院微創技術進入人工智能化時代。
「達芬奇機械人手術操作穩定、放大、靈活,手術更精準,創傷更小,給患者帶來了最頂級的醫療體驗」,普通外科二病區主任周逢強說。
2021年普通外科二病區完成達芬奇機械人手術例數排名全省第3名;截至目前胃腸外科共完成240餘例;讓更多的低位直腸腫瘤患者獲得了更好的生活質量,超低位直腸癌保肛和極限性保肛不再是夢想。
向更高更強邁進,2022年2月24日,濱州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成功舉辦結直腸機械人手術國際研討會,會議的成功舉辦,便是對他們的充分肯定。
腹腔鏡微創技術,成熟高效
目前,腹腔鏡微創技術已經在濱州市人民醫院廣泛開展,而普通外科二病區則是這項手術中「率先吃螃蟹的人」。
1998年,他們在魯北地區完成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迎來了開腹手術向微創手術的過渡。小切口解決大問題,大大降低了患者創傷,他們開始向腹腔鏡微創技術轉型。經過10餘年的努力,腹腔鏡技術漸入佳境,他們多次在省內學術會議進行手術直播,得到省內專家同行的一致好評。
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沖洗術,全省首位
外科內鏡技術是胃腸外科發展的翅膀,普通外科二病區積極轉變疾病治療的思維及理念,拓展胃腸鏡操作技術,常規開展內鏡下各種治療,年完成內鏡量10000以上。
他們完成了省內首例結腸鏡闌尾切除術,其中內鏡下逆行闌尾炎沖洗術(ERAT)居於全省首位。目前外科內鏡在開展常規檢查診查技術同時特別針對外科術後併發症如狹窄及瘺的治療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
腔鏡及內鏡,強強聯合
腔鏡及內鏡聯合技術的應用為胃腸道手術微創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治療手段。
以最小的創傷治療疾病,針對複雜胃腸道良性疾病、胃腸道早癌、胃腸道間質瘤,科室採用內鏡及腔鏡技術的聯合診療,做到了定位準確,創傷最小,彌補了單一腹腔鏡或內鏡治療的局限性。
亞專業發展迅速,百花齊放
向精細化、專業化邁進,科室在佔領技術高地的同時,積極倡導亞專科發展,把握國際國內發展的方向及前沿,根據診療的疾病譜,大力拓展亞專業的發展。
科室已完成50餘例食管裂孔疝手術,居省內領先水平。成功開展濱州市首例腸道菌群移植治療慢性便秘,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在慢性便秘的腹腔鏡外科治療方面具有較為豐富的經驗。
科室完成多例腹腔鏡下袖狀胃切除與2型糖尿病治療的轉流手術,為肥胖患者和糖尿病患者治療帶來新的福音。
科室先後榮獲濱州市重點學科、濱州市知名科室、濱州市富民興濱科室、濱州市先進科室、山東省三好一滿意示範崗等榮譽稱號。
談到未來,周逢強說:「我們會繼續努力追求更精準、更規範、更微創的治療理念,在達芬奇機械人手術、腹腔鏡手術、外科內鏡技術領域齊頭並進,百花齊放,精益求精,造福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