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的飲食模式其實很簡單!4大短壽飲食習慣,你中了幾個?

長壽飲食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美國的學者發表了一篇綜述,討論了從單細胞的微生物到人類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探討了營養、進食、基因及其壽命之間的關聯,並總結了長壽飲食策略,對吃多少、吃什麼、什麼時候吃等問題給出了確切建議,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吃多少?


最佳飲食的關鍵特徵:


·從非精製食物(如全麥、燕麥、藜麥、紅薯、蔬菜等)中獲得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60%);


·從植物為主的食物(如黑豆扁豆鷹嘴豆等)以及魚肉、禽肉等白肉中獲得蛋白質(供能比10%-15%);


·從以植物為主的食物(如橄欖油、堅果、牛油果、奇亞籽黑巧克力等)中獲得脂肪,以提供大約30%的能量需求(供能比25%-35%)。



吃什麼?


文章作者在採訪中介紹,長壽飲食在實際生活中是這樣的:


·足量的豆類、全穀物和蔬菜;

·一些魚;

·不食用紅肉或加工肉製品;

·少量的白肉;

·低糖、低精製穀物;

·一定量堅果和橄欖油;

·一些黑巧克力。


不過這裡還是要補充一點,一般人群在肉類的選擇上,可以按照我們國家的膳食指南建議,以白肉為主(魚肉、禽肉),同時適量地吃一點兒紅肉(如豬牛羊肉)。完全不吃紅肉,若其他飲食搭配不合理的話,會增加貧血等風險。


什麼時候吃?


進食限時11-12小時


絕大多數限時進食研究都可觀察到體重減輕和肥胖程度減少。理想情況下,一日三餐都應該在11至12小時的窗口內(例如早8點到晚8點之間,其餘時間段不要額外進食)。


不能不吃早餐


較長的每日禁食時間,包括不吃早餐,一直與死亡率增加相關,尤其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早餐一定要吃,還要吃好。



另外,文章中還探討了可致短壽的飲食習慣


可致短壽習慣


1.蛋白質過多,可致短壽


65歲以下人群中,與攝入少於10%的蛋白質者相比,蛋白質超過20%熱量後,總死亡風險增加75%,癌症死亡風險增加400%,不過在超過66歲人群中未觀察到關聯。



2.糖過多,可致短壽


糖過多也可致衰老加速。葡萄糖可能通過增加胰島素的釋放,或通過直接激活某些促衰老途徑,來加速哺乳動物的衰老進程。



3.飽和脂肪過多,可致短壽


黃油、豬油(肥肉)、椰子油等食材中富含飽和脂肪,如果飽和脂肪攝入過多,更容易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高膽固醇和縮短壽命。而且,高脂肪飲食通常也含有高水平的糖。


4.高熱量進食,可致短壽


飲食高熱量的同時,還伴隨着糖、澱粉、飽和脂肪和蛋白質含量的升高。如果熱量攝入超過身體的需要,會增加脂肪生成、脂肪儲存和肥胖,可致多種疾病。


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

於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