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節氣溫差大,如何養生?中醫專家為你支招

今天起進入寒露節氣,晝熱夜涼,冷熱交替。該時節有哪些健康提示?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方泓主任醫師、占程燕主治醫師向大家介紹,寒露屬於秋季的第五個節氣,由於氣溫變低,故有露水變寒之意。寒露時節,晝熱夜涼,陽氣漸退,陰氣漸盛,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所以寒露時節須注意「養收」——保養體內之陰精、收斂體內的陽氣。在南方氣候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所以寒露節氣,中醫養生最主要的內容是以養陰防燥、潤肺益胃為主。

01

常見疾病預防

寒露節氣氣溫逐漸下降,且「燥」邪當令,最易傷肺、傷胃,因此感冒、慢支、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高發,胃痛、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高發。

02

健康養生需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衣着、起居

寒露之後,天氣轉寒,入夜寒氣更甚,常言道「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注重保暖不要光腳。養成睡前用熱水泡腳的習慣,既可預防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還能起到緩解和消除疲勞的作用。

飲食方面

寒露時節,易出現口乾咽燥、皮膚乾澀、大便乾結等「秋燥病」,根據中醫「燥則潤之」的原則,飲食上以溫潤的食物為主,可選擇有滋補脾胃、潤肺養陰的新鮮蔬果:如梨、葡萄、香蕉等,胡蘿蔔、山藥、冬瓜、藕等蔬菜,以及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薑、蔥、蒜類。

脾胃虛弱的人群,需要少食生冷,可以多喝熱葯粥健脾養胃。

穴位保健

對於秋季好發的疾病,常常按摩相應穴位,有防治的功效。常按風池、合谷、曲池穴可預防感冒;常按迎香穴可宣通鼻竅、防治鼻炎;常按足三里穴可健脾胃、增強免疫力。常按三陰交,可調治痛經、頭痛、改善睡眠。

03

推薦食譜:蓮藕木耳排骨湯

原料:蓮藕、木耳、排骨適量

製作:排骨洗凈、焯水,撈出後入熱水湯鍋中,放入蔥姜,小火煲1小時,後加入木耳和蓮藕塊,燉至蓮藕熟透時調味,再燉20分鐘即可。

功效:潤燥養陰、健脾和胃

記者:吳會雄

編輯:楊宜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