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啃鴨脖的人要注意了,經常吃鴨脖會致癌?這究竟是誰說的?

鴨脖,常是人們悠閑娛樂的零食,還是很多人離不開的下酒菜,正所謂在鴨脖的世界,更有着」齒過無痕,滑入雙唇,屍如解刨,舌尖帶刀「的說法。

對於吃貨們來說,更不能錯過的是鴨脖靈魂般的存在,被人們稱之為骨髓,即在吃掉遊走在鴨脖骨骼的肉之後,還沒有完,緊接着是鴨脖裏面的骨髓,一起吃掉才算是完美。

就是這樣的鴨脖,讓人慾罷不能,可近幾年,卻有常吃鴨脖會致癌的說法,這又是如何而來呢?其實,在傳言中的說法,正是因為鴨脖屬於典型的腌制食品,要想鴨脖的骨頭都入味,更得經過長時間的腌制以及在腌制過程中需要放入大量的食鹽、糖、香精等調味品。

也正因為如此,大家開始懷疑亞硝酸鹽尤其是保質期時間較長的鴨脖,在添加適量的亞硝酸鹽之後,既能作為保色劑,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延長食物的保質期,若大家攝入過量,就會影響血液中血紅蛋白的功能,當它失去載氧的能力後,機體便會造成亞硝酸中毒。

根據機體可承受亞硝酸鹽的範圍,當攝入亞硝酸鹽的含量為0.3~0.5g,即可中毒,亞硝酸鹽致死率為3.0g。

那麼,又和鴨脖有什麼關係呢?根據常見的腌制食品,包括鴨脖在內,還有其他的鹹肉、臘腸、臘肉、鹹菜、泡菜等等,每千克中的亞硝酸鹽含量為30mg。

也就是說,對於這樣的食品偶爾吃以及少吃是沒有關係的,身體可以承受得住,並不會像傳言中所說的吃鴨脖會致癌。但同時,大家也要注意去正規的地方購買,如果是零散的鴨脖,因不確定保質期,很可能出現變質或亞硝酸鹽堆積的現象。

如果是特殊群體,如需要嚴格控制食鹽的高血壓心力衰竭、水腫明顯、心腦血管疾病等等,再根據2022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指出的成年人要限制食鹽量在5g以內。

對於常吃鴨脖的人群,就要根據自己全天的食物攝入以及購買鴨脖時,仔細看包裝上的鈉成分,把當天進食的食鹽控制在健康範圍之內。

最後提醒大家,南方人群喜歡吃的中式鹹魚,由於其中的亞硝酸鹽含量不低,又被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為1類致癌物,大家就真的要少碰了,能少吃就不要多吃了,最好不吃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