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牙集采,難點到底卡在哪?

文/圖/視頻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牛智傑

實習生 舒安淇

種植牙集采推進遇到哪些難點?2021年底,由四川牽頭山西、寧夏成立種植牙集采聯盟,到2022年8月已經擴展到30省入盟,原計劃力求今年上半年能夠推出地方集採的聯盟改革,沒有落地,直到8月18日,國家醫保局發佈《關於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目的就是把過高的種植牙費用降下來,讓有種植牙需求的老百姓有更多機會享受到「實惠醫療」。這一措施被視為推動種植牙集采掃清障礙。

然而,種植牙民營化程度高、醫保支付比例低、國產品類選擇少,集采自然也是困難重重。對於此次種植牙集采,民營口腔企業到底什麼態度,他們對集采有什麼期望,記者深入採訪種植牙專家以了解種植牙集采進展情況。

醫療服務費降價,公立醫院最高不超過一顆4500元

種植牙與創新藥物不同,它沒有納入醫保,而且這個牙齒相當於人體器官,植入人體後服務10年或20年以上,這些特點註定了種植牙納入集采需要考慮的層面更多,而如何定價就是首先面臨的問題。

據記者了解,口腔種植的費用大致分為種植體、牙冠和醫療服務三個部分。如何把種植牙費用降下來,就在8月18日,國家醫保局發佈了 《開展口腔種植醫療服務收費和耗材價格專項治理的通知》(徵求意見稿)》,確定為三級公立醫院單顆常規種植牙醫療服務部分的總價原則上不超過4500元。

《通知》中還明確提出,要將全流程價格中種植體植入手術及牙冠置入價格佔比控制在60%左右,檢查設計價格佔比控制在10%左右。也就是說,在公立醫院種植牙總費用中,耗材佔比30%左右,醫療服務佔比7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政策也明確民營醫療機構仍然實行自主定價。

4500元的醫療服務費在種植牙專家看來也是可接受的。廣東省醫院協會口腔數字化材料技術管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安柏口腔院長林雪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考慮地區差異性,國家也不是一刀切的單一標準,《通知》中也提到有20%的彈性空間,比如工作20年的專家與剛步入口腔種植的年輕醫生,這個醫療服務費就會有差異,與我們現在實施的專家號和普通號的價格一樣存在差異。」

據悉,國家醫保局要求各地先統計上報各省市的民營牙科醫院、診所總量,並要求參與集採的牙科醫療機構要達到各地區總量的40%以上。「安柏口腔也收到了來自廣州市醫保局海珠分局的相關通知,我們是很積极參与集採的。」林雪峰說。

集采提供入門級種植牙服務,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集采保基本,提供入門級種植牙服務。據悉,入門級種植牙,以國產品牌為主,也有主打性價比路線的韓國品牌沃蘭、DIO、SG等。

據記者了解,國產、韓系種植體口腔醫院的進貨價分別為400-600元、500-800元,韓系種植體終端套餐價格可壓至5000元以下。但是歐美高端種植體的價格通常在8000元至1萬元以上。林雪峰推測,如果種植牙納入集採的話,中端品牌大部分都會加入,特別是國產品牌,進口的也有一部分會加入其中。

可以參考的,在近期由安徽省蚌埠市醫保局開展的《種植牙項目試點工作通知》中提到,「創英」「1號種植體」「SG」等九個知名品牌議價談判成功,入選《蚌埠市種植牙品牌目錄》。經集中議價談判,種植牙材料(含牙冠、種植體一套)費用平均降幅84.17%,最高降幅高達89.50%。從《通知》內容所含價目表中可以看到,品牌ZDI種植體(含上部修復)價格為烤瓷950元、全瓷1000元。

林雪峰介紹,目前民營口腔機構種植牙耗材採購數量佔比超過70%,也就是1000顆種植體,約有700顆在民營口腔中使用。最近三年,由於新冠疫情的影響,口腔種植業的業務量大幅度下降。林雪峰說,「統計起來,安柏口腔種植牙的數目比以往減少了近一半。由於大部分民營口腔機構更傾向於進口品牌的種植體,所以,如果集采落地的話,估計會促進民營口腔機構的種植牙業務量的增長,但估計影響不會太大。」

未來種植牙火爆或需要一個過程

通過集採的方式,讓種植牙的整體價格下降,醫療服務費原則不超過4500元,種植體的價格下降80%左右的話,這對於缺牙人群完成口腔修復來說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不過,我們應看到一個事實,種植牙並未納入醫保,需要患者自費。其次,口腔種植醫生數量對於全國缺牙人群來說,比例實在是太小。根據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不同年齡段平均缺牙數量為,45-54歲2顆,55-64歲3.73顆,65-74歲7.5顆。

而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2020》顯示,中國共有19.5萬口腔執業醫生(不包括助理醫生),其中口腔種植專科醫生比例在20%左右,即我國口腔種植專科醫生在4萬人左右。更令人吃驚的是,目前國產種植耗材產業還處於弱、小、散的發展態勢。產業大數據公司火石創造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在我國上市的種植體及種植體系統共有117個註冊批件,其中進口產品99個,國產產品18個,進口產品數量佔比80%以上。

所以,加大口腔種植專科醫生的培養以及國產種植牙在表面處理工藝和產品加工精密度方面提升,這也是落實集采,讓老百姓有更多機會享受到「實惠醫療」的重要途徑。「種植一顆牙花費1小時,但是前期溝通、治療以及設計方案等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像我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三台手術。」林雪峰說,「即便需要種植牙的患者增多了,一天我也做不了更多的手術。所以預計集采落地後,種植業並不會立即出現火爆的現象,這還需要一個過程。」

同時,林雪峰表示,通過種植牙的集采,讓種植牙的整體價格下降,讓一部分人能夠享受到種植牙的服務,同時也希望在種植牙領域能夠不斷採用新技術、新手段、新材料,拓展整個行業的寬度和深度,廣東省擁有近兩千家口腔種植相關企業,在全國排名第一,能讓整個產業蓬勃發展起來,最終驅動國產品牌的滲透率加速提升。(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王沫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