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冠心病,中醫1個方法調理脾胃,2個方法養護脾胃

我們現在的生活變好了,吃得都是精米精面,大魚大肉,喝的是碳酸飲料。為此肥胖成為了現代一種流行病,而伴隨肥胖的一些併發症,如:三高、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也隨之而來。

前段時間看診過一位冠心病患者,44歲,男性,他喜吃肥甘厚膩的食物,而且口味也十分的重,每次吃飯也要吃得飽飽的,這麼吃了幾十年,為此在他在這個年齡段就確診為冠心病,現有三年的病史。

患者在來我的門診時,就不停地咳痰,痰量大而質地清稀,而且說不了幾句話就喘氣,他的形體比較肥胖,眼泡也腫起來。還伴有胸悶,上不來氣,有的時候會隱痛,胸腹發悶,整個人沒有一點精神,腹脹,消化不良,舌苔白膩,脈象弦滑。

從患者的這些癥狀來看,我考慮患者之所以在這個年齡段得了冠心病,和他吃飯、暴飲暴食、總是吃撐有一定的關係。要知道我們吃的食物,在超過了脾胃的運化功能,那麼就會積食化熱,比較明顯的感受就是會出現腹脹、胸悶的情況,當然也有的積食會導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如果這樣的情況經常發生,那脾胃再好的人,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慢慢地就會導致脾胃運化水濕功能越來越差,從而生痰、生濕,痰濕積聚、上犯於心。就會阻止我們的心氣,心陽,如果這時再不進行干預調整,很可能誘發冠心病,所以在治療方面用上健脾和胃的思路。

處方:瓜蔞皮薤白、姜半夏、陳皮、白芥子、蘇子、茯苓、白朮、桂枝、乾薑、吳茱萸遠志,水煎服,每天1劑。

方解:瓜蔞皮、薤白、半夏、陳皮、蘇子、白芥子是化痰理氣的,用於治標;茯苓、白朮、桂枝、乾薑、吳茱萸溫脾陽,振奮脾氣;在我們的脾陽得到恢復之後,運化之力就會變強,往日形成的寒性痰濕,就會消失。

患者在服藥2個月後,咳嗽、咳痰減輕了;胸悶,上不來氣改善了,其它癥狀也多有改善,之後又鞏固了一段時間癥狀基本消失,隨訪3個月未再複發。

其實像上述案例中的冠心病患者來說,在中醫中藥調理的同時,還需要改善飲食習慣,首先就是養護脾胃,而飲食方面基本要求是:吃得消化,吃得健康。具體做好以下2點。

1. 飲食清淡易消化

不要吃過於油膩、含鹽量高的食物,戒煙戒酒。每餐粗糧搭配,多吃蔬菜及水果,減少血液膽固醇和甘油三脂濃度。

2. 定時定量不易過飽

三餐定時定量,早飯最好8點之前,午飯在13點之前,晚飯在19點之前。每餐吃七八分飽,最好在吃下頓飯前保持適度的飢餓感,要一直保持旺盛的食慾和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

當然,除了良好的飲食習慣之外,還需要在餐後適當運動、保持心情舒暢以及注意腹部保暖,這樣才能養好脾胃,更好地服藥,更有利於冠心病患者的好轉,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