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藥用水講究多:談古代中醫中的各種「水」

歷代醫家將煎藥用水分成很多種。如《醫學正傳》里介紹的就有長流水、急流水、順流水、逆流水、千里水、半天河水、春雨水、秋露水、雪花水、井花水、新汲水、無根水、菊英水、潦水、甘瀾水、月窟水等多種。古人之所以給水這麼多名稱,實際上是在中國傳統思維的影響下,結合不同類型水的性能、功用而最終命名的。在古人看來,水的性質並非一成不變,它也會隨着季節、地域、環境、人為加工等因素而有所改變。

急流水

湍上峻急之流水也。因其有速急而達下的特性,所以多用以煎煮通利二便及治療足脛以下之風葯。據說有人病小便不通,很多醫生不能治,而張子和只把煎藥的水換成急流水,用它來煎取前葯,借急流水通下之功而取得奇效,一飲而溲。

順流水

性順而下流,與急流水下行之性類同,所以常用來煎取治下焦腰膝之證及通利二便的藥物。

逆流水

流動過程中迴旋倒流的水。古人認為其性逆而倒流,作用多偏於上而不下,所以多用來煎煮發吐痰飲的藥物。

立春雨水

其性始得春升生髮之氣,能資始發育萬物。多用來煎煮中氣不足、清氣不升的藥物。

露水

露水,是附着於草木上的小水珠,秋天露水多時,可用盤收集。在古人看來,露水是極具養生價值的無上妙品,所以賢人雅士常採集露水以備用,或用以泡茶,或用以釀酒,或用以療疾。《本草綱目》中介紹的露水較多,有百花上露、百草頭上秋露、柏葉上露等多種,每種都隨物性遷,具有不同的作用。如百花上露,令人好顏色;而柏葉上露有明目作用。露水中的秋露水,是在秋天露水多時採集的,此時的露水稟秋之收斂肅殺之氣,多用於煎取潤肺殺祟的藥物。

井泉水

井泉水並不是井水和泉水的合稱,而單指井水。清晨時第一次打的水,稱為井花水,其天一真精之氣浮結於水面,所以用來煎取補陰的藥物。還可以用來煎煮治療痰火、調理氣血的藥物。《金匱要略》風引湯用井花水煎藥,治療大人風引,少兒驚癎瘛瘲等症,取其助葯清熱之意。

甘瀾水

甘瀾水,也稱為勞水、揚泛水、甘爛水。甘瀾水的製備較麻煩,得用勺或瓢等物將盛器中的水揚起千萬遍,等盛器中的水出現大量的小水珠時才成。古人認為水本來的性質是咸且重,揚過之後,水的性質就會有所變化,變得甘而輕,因此用這樣的水煎藥就有着特殊的效果。《醫學正傳》認為甘瀾水可以用於煎煮治療傷寒陰證的藥物。《金匱要略》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治療發汗後,臍下悸者,欲作奔豚之症,就是一個傷寒陰證——陽虛飲動。此方用甘瀾水煎藥,取其不助腎氣而益脾胃之意。

潦水

《本草綱目·水部》:「降注雨水謂之潦,又淫雨為潦。」即大雨或久雨後路上的流水或低洼處所積的雨水。稱其是煎調脾胃去濕熱之葯。《傷寒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治療傷寒瘀熱在里,身發黃之症,煎藥用潦水,取其味薄而不助濕氣利熱氣之意。

《醫學正傳》中的潦水,又名無根水,指山谷中無人跡去處,新土科凹中所存的水,因其性不動搖而有土氣內存,所以多用於煎煮補益中氣、調理脾胃的藥物。

百沸湯

百沸湯又名熱湯、太和湯、麻沸湯,指燒開的熱水,以煮沸百次者為佳,故稱。《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心下痞,按之濡,關上脈浮之症,用麻沸湯漬三黃,取其氣薄而泄虛熱之意。另外《傷寒論》中治療熱痞兼陽虛的附子瀉心湯也用麻沸湯漬三黃,其用意與前者相類。

實際上,古人用於煎藥的水決不限於上述這幾種,還有很多未論及,如泉水、漿水、節氣水等等。這些水可能都有特別的作用,但其詳細機理尚未闡明。古人在傳統思維的影響下給出了一些解釋,有的帶有機械套用整體觀、取象比類來說理的痕迹,而且其文化的味道濃於醫學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