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補陽的方子,連骨頭裡都全是陽氣

老祖宗有句名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對於冬天易發作的寒證類骨關節病,比如風濕關節病,坐骨神經痛頸椎病等,在夏季治療可起到防治的作用。

而且這類病症也並非冬天獨有,如今空調風扇用的多,帶風又帶寒,正是風寒的合體。尤其出汗的時候,進入空調房,或是吹風扇,原本張開的毛孔突然關閉,把走到半路的汗水截回,形成濕氣存於體內,可謂風寒濕齊聚。

清代醫家景日暘所作《嵩崖尊生》,有一味甘草湯,專治痛痹屬寒,身痛覺骨節冷。

寒性凝滯,滯則不通,通則不痛,故身痛。骨節冷,屬陽氣不到,需將骨節陽氣貫通。

組成:

甘草7.5g,白朮7.5g,桂枝7.5g,炮附6g,秦艽6g。
炮附先煎約一小時,再下它葯共煎。

本方藥味不多,條理清晰,熟悉中藥藥性者很容易就能看明白。甘草白朮着力於脾胃,脾胃是後天的基本盤,脾胃好了就像倉里有糧,啥都好說。

桂枝肉桂樹的枝條,肉桂性沉入腎,桂枝則善於溫通心脈,照耀土地,散寒除濕祛風無往而不利,尤善進入與其相類的四肢,盤活關節陽氣。

炮附子呢,辛甘大熱走全身,尤其着力於腎。腎是先天的基本盤,就像父母的教育,家傳家風,起到為全身陽氣把關的作用。

桂枝配附子,是治寒濕性風濕痹痛的尖端搭配,能令心腎相交,肺腎相通,散脾之寒濕,振奮全身陽氣的功夫就如尖子生的實力,明擺着呢。

早就被大醫張仲景桂枝附子湯起了名,本方也正是該方(桂枝,附子,生薑,大棗,炙甘草)的化裁。而《傷寒論》之甘草附子湯方,以甘草,附子,白朮,桂枝相配,與本方更為貼進。

所以,是與《傷寒論》用方示出區別的一味。也是醫家景日暘根據經方發揮的關鍵所在。
,是禽獸巢穴中的墊草。禽獸居於穴中,穴中陰冷潮濕,墊上此草,可除濕散寒。秦艽,因戰國時代秦國軍醫用其醫治好了士兵的腿痛膝蓋痛得名。舒筋且活血,祛風併除濕,
能止風寒濕等引起的各種痛。

且其潤澤而不燥,藥性平和,與同樣平和的甘草相配,同桂枝附子的辛甘熱形成平衡,共將陽氣徐徐注入病痛之所,卻又不會造成骨節煩熱。

全方可謂後世醫家對經方的靈活發揮。學醫的一個必備技能就是背經典,背古方,這些方子背熟了,會如所讀的書一樣融入血液,在需要的時候靈活運用,或是信手拈來。

本方以苔白膩為辨證。

溫馨提醒: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文章所提供的方子,宜根據情況加減,建議找專業醫生指導哦。(本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