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特色」中醫適宜技術——蠟療

【來源:態度德州】

蠟療是我國特有且傳統的一種輔助方法,蠟療是指將蜂蠟加熱熔解作為溫熱的傳導,將熱傳入身體,以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種輔助方法。具有溫通經脈、舒筋止痛、消腫散淤等功效,對多種疾病均有良好的輔助作用。古醫書即有用蜂蠟輔助瘡癤、狼瘡及使靜脈和傷口軟化的記載。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蠟療的作用與功效,蠟療的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

01

蠟療的作用與功效

1、溫熱和抗炎作用:因為蠟的吸熱係數比較大,局部外用後可以保持較長時間熱度,可以對局部產生溫熱效應,導致局部炎症消散,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局部炎症物質吸收,所以有抗炎的作用;

2、消除腫脹:蠟療可以解除局部粘連,軟化瘢痕,對於消除局部腫脹也有效果;

3、促進癒合:蠟中的活性成分,比如風蠟中有些成分可以促進局部上皮的修復和癒合,所以對輔助淺表的皮膚創傷、潰瘍,促進癒合有作用。

蠟療歷史悠久,且使用方法並不複雜,所以對於很多慢性疾病,如慢性關節炎、肌肉損傷、創面,都可以將蠟療作為輔助,只要方法得當,一般安全性也較好。

02

蠟療的操作流程與注意事項

蠟療原理

由於石蠟從固態到液態熔化點低,熱容量大、導熱係數小、散熱慢,加熱後柔軟度、附着性、可塑性好,具有較強而持久的溫熱作用。臨床輔助時將蠟餅(膜)直接接觸皮膚的傳導面,可促進血液循環和炎症消散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降低纖維組織的張力增其彈性,軟化瘢痕,松解粘連。

注意事項

1、小兒進行輔助時,應特別注意因小兒不合作,皮膚細嫩,容易發生燙傷,因此輔助溫度應稍低於成人。

2、輔助部位皮膚有破裂可蓋一層凡士林紗布。如局部有潰瘍或傷口,應首先用高錳酸鉀液沖洗,並蓋以薄的蠟膜。

3、準確掌握蠟的溫度,蠟墊應以其接觸皮膚表面溫度為準,塗刷時要均勻,動作要迅速,否則容易流出而燙傷皮膚或損傷衣物;若輔助時患者有疼痛感,應立即檢查。做蠟療時必須先向患者交待清楚,再次浸入蠟液時均不得超過第一層蠟膜的邊緣,以免灼傷皮膚。

4、蠟墊冷卻後變硬,應輕拿輕放,防止碰撞或是用力摺疊,以免蠟墊破裂。加溫後要先擦凈蠟墊表面水分,再行輔助。

5、在療程中,必須注意觀察和詢問患者輔助部位的皮膚情況,如發現有皮疹,應立即停止操作。其原因多見於蠟質不純或變質(如高溫後引起氧化);也有對膠布(或油布)過敏者,應酌情處理。

醫生簡介

鄒宇

康復醫學科中醫醫師,擅長針灸、浮針、推拿等治療頸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疼痛、中風後遺症、面癱、失眠、頭痛以及亞健康調理。

來源:德州市中醫院

編輯:姜玉茹

審核:阮嫻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