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肝移植22年後,他高考605分的女兒和醫生說:想上南醫大

「今年是我爸肝移植術後第22年,正是江蘇省人民醫院高超精湛的醫術救了我爸爸,才會有了我!我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我想和你們一樣學醫救人,讓更多的病人能像我爸這樣收穫健康和幸福,就當是換個方式報答你們!」6月28日上午,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肝膽中心迎來了肝移植術後22年的患者——錢先生,此次,錢先生特意帶着妻女來院不為別的,就是要告訴讓他重獲新生的「救命恩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該院肝膽中心主任王學浩院士團隊一個好消息:女兒高考605分,志願從醫,要報南京醫科大學,開頭的話便是錢先生女兒所說。

王學浩院士(右一)與錢先生(左一)一家親切交談

女兒高考出分!他打來一通特殊電話

王學浩院士告訴記者,早在6月27日,他便接到了錢先生的電話,「當時他很高興地說要分享個好消息給我,原來是女兒高考分出來了,成績605,要報南京醫科大學,還說要到醫院當面感謝我,今天見到他一家,也很為他高興。」王學浩院士說。

據了解,22年來,錢先生都與肝膽中心曾救治過他的團隊醫護保持着密切聯繫,「可以說,我們是看着他一步步從『光桿司令』到成家,再到生子的全過程的,上一回是2008年,他帶着妻女來醫院看我們,當時小姑娘還小,沒想到現在都要上大學了。」當年手術團隊成員之一、肝膽中心常務副主任、主任醫師李相成教授說。

2008年,錢先生一家三口來醫院看望王院士

22年前,肝硬化終末期的他迎來「第二人生」

錢先生告訴記者,2000年,時年27歲的他因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而生命垂危,一年進出醫院多次,當年9月,他又一次因肝腹水、黃疸、全身乏力而進入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就診,「當時病情很危急,醫生診斷是肝硬化終末期,能救我的唯一方法就是肝移植手術,」錢先生回憶,由王學浩院士帶領的肝移植團隊,當時立馬為其做了急診肝移植手術,「術後我一直都恢復得非常好,全靠醫生們高超的醫術我才有了第二次生命!術後第三年我就結了婚,同年,我女兒就出生了。」錢先生說。

「看到錢先生一家,我們感到高興同時也很欣慰,在當時,肝移植在全國都還是摸索階段,他的病情很重,移植難度非常大,手術做了10個小時左右,術後也恢復得很好,女兒也聰明健康,聽說中學還是保送的。其實肝移植術後的患者絕大部分術後不久就能恢復正常生活、融入社會了,我們中心像錢先生這樣術後長期存活且生存質量高的患者還有很多。」當年手術團隊成員之一、肝膽中心主任醫師張峰教授說。

肝移植不可怕:終末期肝病治療,它仍是「最佳選擇」

「我希望通過錢先生這個例子告訴大家,肝移植並不可怕,即使為了排異,患者長期服用免疫抑製劑,這個副作用也非常小,仍能生育優異的後代。」王學浩院士強調,中國每年大約有30萬人需要肝移植治療,但僅有不到1萬人選擇並做了手術,「實際上,對於經過內科藥物或普通手術治療後仍不能改善預後狀況和生存質量的終末期肝病患者來說,肝移植仍是最佳選擇。」王院士說。

據了解,江蘇省人民醫院王學浩院士是中國大陸活體肝移植領域的開拓者,在其帶領下,自1995年國內第一例活體肝移植成功起,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膽中心的肝癌治療技術不斷精進成熟,建立了一支技術優良、國內一流的學科團隊,具有肝移植資質的醫生就有11名,屬全國前列。至2021年底,中心已完成12500餘例肝癌外科治療,一千餘例肝移植手術,造福了數以萬計的肝膽疾病患者,挽救了一個個瀕臨破碎的家庭,近期研究表示,中心肝移植患者5年生存率已提升至60%~70%。

「患者恢復情況越來越好,也是因為對比當時,如今的肝移植技術已經足夠成熟」,肝膽中心主任醫師浦立勇副教授介紹,「當時做一台肝移植手術至少10個小時,不備着10000ml血都不敢做,但現在我們嚴格掌握了適應症,對患者充分評估,僅我們中心就有至少三分之一患者術中不需要輸血,手術時間也已縮短至3到4小時左右。」浦主任說。

見面會上,錢先生一家與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教授、肝膽中心肝移植手術團隊醫護人員合影留念

見面會現場,江蘇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唐金海教授也到場祝賀,「肝移植術後22年能恢復這麼好,很不容易,而他的女兒能夠有從醫的志向,更是非常難得,歡迎她報考南京醫科大學,待到學成歸來時,我代表我們省人民醫院,也一樣歡迎她成為我們中的一員!」唐書記說。

通訊員 何雨田 游偉 李雪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