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2025年05月27日13:44:03 健康 1021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福利禮包贈送中】即日起,每天將在收藏、點贊並評論留言的讀者中抽出幸運中獎者,免費贈送健康大禮包(實物)一份,歡迎大家參與活動!

57歲的大娘,姓趙,山東人。她身體一直還算硬朗,家裡人都知道她有個特別「軸」的習慣——愛吃紅薯。

不是偶爾吃,是天天吃,一天不吃就不舒服。

煮的、蒸的、烤的,甚至拿來和面煎餅吃,家裡人笑稱她那不是吃紅薯,是把紅薯當飯。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三個月前體檢時有點小問題,血脂略高,醫生說要注意飲食。

她不太信那一套,就想着把主食換成紅薯,既能管飽又健康。

結果三個月後複查一做,醫生看着報告單都愣住了——這數據咋這麼奇怪?

趙大娘的血脂居然降了,而且不是一點點,是總膽固醇降低了0.9 mmol/L,甘油三酯也降了接近30%。

這對一個年近60的女性來說不常見。醫生原以為是她吃了降脂葯,結果她說什麼葯也沒碰,就是每天堅持吃紅薯。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聽着好像紅薯成了「靈丹妙藥」,但真這麼簡單么?

紅薯這東西,乍一看是粗糧,價格不貴、做法簡單,誰家都吃過。

可紅薯真正厲害的地方,不是它「低熱量」,而是它的抗性澱粉

這個成分聽着陌生,其實對身體的影響特別深。

普通的澱粉進入胃腸道後很快就被分解成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刺激胰島素分泌,時間一長就可能搞出胰島素抵抗、脂肪堆積這些毛病。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抗性澱粉則有所不同,其不易被消化吸收,而是徑直進入大腸,成為有益菌的「口糧」。

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所曾經發佈過一項數據,抗性澱粉攝入超過25克/天的人群中,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平均下降幅度達21%,體內炎性因子CRP下降接近18%。

趙大娘每天吃兩個拳頭大小的紅薯,正好對應了這個攝入量。

她沒想到,自己無意中「餵飽」了腸道里的雙歧桿菌乳酸菌,而這些細菌在分解紅薯的過程中產生丁酸鹽等短鏈脂肪酸,這類物質能調節免疫、修復腸壁、降低膽固醇生成,是天然的「代謝調控因子」。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不過,這件事還沒完。醫生注意到她的體重也輕了3公斤,但肌肉沒掉多少,脂肪掉得挺明顯。

這就奇了,按理說紅薯是澱粉類,吃多了不該變胖么?關鍵就在於紅薯的膳食纖維結構。

它不是那種一煮就爛、一咬就散的結構,它有韌性,肚子里不容易被消化,能延緩胃排空,增加飽腹感。

加上趙大娘吃得方式也特別「講究」,她每頓飯前先吃紅薯墊肚子,後面的米飯肉菜自然吃得少了,等於用紅薯擋了熱量的門口。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在一項關於「高飽腹感食物與體重控制」的報告中指出,紅薯在100種常見主食中,飽腹感得分排名第5,僅次於馬鈴薯全麥意麵等低GI食物,但紅薯的升糖指數比馬鈴薯還低,綜合表現優於很多所謂的「減脂餐」。

問題也來了,這事能推廣嗎?是不是人人都能像趙大娘這樣靠吃紅薯改善身體?真沒那麼簡單。

醫生再一細問,發現趙大娘除了紅薯吃得多,還有個習慣幫了大忙——她從不油炸紅薯,也不空腹吃紅薯。

這兩點看似不起眼,其實是關鍵信號。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如果紅薯一油炸,糖分和澱粉經過高溫變性,抗性澱粉幾乎被破壞光了,反而會轉變成高GI食物,引發血糖飆升。

日本東京大學食品工程實驗室的數據顯示,紅薯在180℃以上油炸後,其抗性澱粉保留率不到15%,而蒸煮保持在68%以上。

空腹吃紅薯也不是啥好事。紅薯中的糖醇類物質,比如甘露醇,會刺激胃酸分泌,空腹吃容易脹氣,甚至導致胃痛。

有些腸胃功能本來就弱的人,一早上一塊紅薯下肚,整個上午都打嗝、放屁,難受得很。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所以趙大娘這種「飯前吃幾口蒸紅薯」的做法,反而既保護了腸胃,又延緩了血糖波動,是無意間「吃對了」。

但吃對紅薯,不代表就沒有坑。

醫生翻看她三個月來的體檢數據時,也發現了一個細節問題——她的血清鉀濃度有輕微偏高。

此數據雖尚處於正常值範圍之內,卻已趨近於上限。

紅薯含有豐富的鉀元素,每100克紅薯中鉀的含量約達300毫克,然而成年人每日推薦的鉀攝入量大致在2000至2500毫克。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趙大娘一天兩塊紅薯就輕鬆拿下近四分之一,如果再搭配上香蕉、西紅柿這類高鉀食物,就容易超標。

高鉀血症早期沒啥癥狀,但一旦嚴重了會導致心律失常、肌肉無力,甚至有心臟驟停的風險。

尤其是慢性腎病患者,腎臟對鉀的清除能力下降,吃多了紅薯就可能出事。

所以醫生建議她以後吃紅薯要注意搭配,比如多喝水、多吃利尿的黃瓜、冬瓜之類,幫助排出多餘鉀離子,不然時間久了可能出問題。

講到這兒,有人可能會聯想到另一個東西——地瓜干、紅薯干這些「健康零食」。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醫生對這類食物評價不高。紅薯一旦晒乾,糖分濃縮,100克紅薯乾的含糖量能達到60克,幾乎跟糖果差不多。

有些人一邊喊減肥,一邊嘴裏嚼着紅薯幹當零食,結果不瘦反胖,還把血糖吃高了。

還有一類人也得警惕,就是腸易激綜合徵人群。

紅薯雖然膳食纖維豐富,但含有較多的果寡糖和可發酵糖類(也叫FODMAPs),這類物質在大腸發酵產生氣體,容易引起腹脹、腹瀉或者便秘交替。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澳大利亞蒙納士大學研究團隊指出,在腸易激患者中,有29%在攝入紅薯後出現明顯腹部癥狀加重。這類人吃紅薯得挑時間、挑方式,寧可少吃也別硬撐。

再看趙大娘,她吃紅薯的事看似隨意,其實每一步都恰好踩中了健康邏輯。

她沒跟風網紅養生餐,也沒聽誰的建議,就是按自己身體舒服的節奏來吃,結果陰差陽錯給自己吃出一身好數據。

醫生雖然詫異,但也不得不承認,她這種「天然飲食自調法」,比很多補劑保健品更靠譜。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鄭九斤.紅薯的保健功效與食用方法[J].湖南農機,2013,(12):38.

57歲大娘天天吃紅薯,3個月後去檢查,醫生詫異:怎麼這樣吃?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美國一男子接受腎移植手術後,體內爬滿寄生蟲 - 天天要聞

美國一男子接受腎移植手術後,體內爬滿寄生蟲

換了個腎,卻不小心「引蟲入室」。近日,《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佈了一篇報告,美國一名61歲的男性在在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接受了腎臟移植手術後,竟然被寄生蟲入侵全身。這名男子接受移植手術10周後,一開始只是噁心、嘔吐、過度口渴,再次進入馬薩諸塞州
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醫生:出現這4種異常,建議及時就醫 - 天天要聞

腸癌多半是拖出來的!醫生:出現這4種異常,建議及時就醫

腸癌通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它的早癌五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晚期卻只有13%左右很多人可能並未意識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平常的身體表現如便秘、腹瀉、便血等其實可能是腸癌發出的早期信號警惕腸癌的4個典型表現腸癌早期癥狀常被忽視,了解其早期信號對及時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以下是幾種常見且需警惕的腸癌早期信號:腹瀉:健康人...
熱熱熱!廣州將「下開水」!「桑拿天」防中暑指南來了 - 天天要聞

熱熱熱!廣州將「下開水」!「桑拿天」防中暑指南來了

熱熱熱!近日,「桑拿天」席捲全國廣東也「不甘落後」進入持續高溫悶熱天氣與此同時社交平台出現多個與高溫炎熱天氣的詞條」高溫悶熱天氣防中暑指南「「澡堂子一樣的天氣」「熱死人不是開玩笑」等熱搜的熱度不斷攀升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除了炎熱高溫持續「攪局」,颱風也來「湊熱鬧」。5日凌晨2時,今年第4號颱風「丹娜絲」...
馬齒莧真能清肝毒?別被忽悠了! - 天天要聞

馬齒莧真能清肝毒?別被忽悠了!

最近朋友圈都在瘋傳馬齒莧能"40小時清除80%肝毒",搞得這野菜價格蹭蹭往上漲。我家樓下菜市場,原來5塊錢一大把的馬齒莧,現在居然賣到20塊!這到底是真的養生神器,還是又一個營銷噱頭?馬齒莧確實是個好東西先說句公道話,馬齒莧確實不賴。
病菌超標2000倍,雲海餚CEO認罪新加坡食物中毒案 - 天天要聞

病菌超標2000倍,雲海餚CEO認罪新加坡食物中毒案

近日,南都記者了解獲悉,位元組跳動新加坡員工食用雲海餚後中毒一事迎來最新進展。新加坡國家法院庭審顯示,雲海餚首席執行官呂志韜就食物中毒一事,當庭代表公司認罪並將承擔法律責任,其承認的兩項罪名包括《環境公共衛生(食品衛生)條例》,和《環境公共衛生《食品銷售法》。該案件將延期至7月17日宣判。就位元組跳動員工...
【免費用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注意!兩款3期臨床試驗正在招募,多項福利可享! - 天天要聞

【免費用藥】強直性脊柱炎患者注意!兩款3期臨床試驗正在招募,多項福利可享!

強直性脊柱炎開始招募啦強直性脊柱炎是一種主要侵犯骶髂關節、脊柱等部位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伴隨腰背疼痛、活動受限等癥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目前,兩款針對成人活動性強直性脊柱炎的Ⅲ期臨床試驗正在全國多中心開展,符合條件的患者可免費使用研究藥物、享受專業醫療服務及相應補助。以下是詳細信息:項目一: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