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2025年04月02日11:23:07 健康 1197

聲明:本文根據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為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在今日頭條全網首發72小時,文章不含任何虛構情節和「藝術加工」,無任何虛構對話,本文不含任何低質創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如有不適請線下就醫。

高血糖這事兒,說起來好像挺普遍,誰身邊沒個「血糖有點高」的親戚朋友?但真說到根上,有多少人知道這到底是咋回事?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許多人認為多吃糖、多吃主食就易血糖高,此說法雖有一定道理,卻只是略窺一斑。

醫生講的那些血糖機制,什麼胰島素抵抗啊、葡萄糖代謝紊亂啊,說實話,大多數人聽了也就那樣,聽完也沒記住幾句。

可真相,往往不在這些表面上,而是在一些誰都不太關注的小角落裡。很多人血糖升上去,其實是「被日子給逼的」。

先別急着說生活習慣不好,這事兒確實跟日子過得亂七八糟脫不開關係,但不是吃頓火鍋、喝點奶茶就能高血糖的,那都太膚淺了。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有一個讓人完全沒想到的「元兇」,其實是睡眠節律的混亂。現在這個年代,誰不是天天熬夜,手機刷到兩三點,白天還得照常上班、送娃、擠地鐵。

但身體可記着呢,它不管你加班還是真內卷,只要熬夜,它就開罰單。

研究早就出來了,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涵蓋3000人的睡眠代謝追蹤實驗發現,只要每晚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會比正常睡眠者高出2.8倍。

這還不是說幾年熬一次,而是只要三天睡不好,胰島素敏感性就開始下降,糖耐量立馬就出問題。很多人還以為自己是「夜貓子型體質」,其實是把內分泌搞崩了都沒發現。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再看一個更詭異的現象,有人天天控制飲食、走路一萬步,但血糖就是不下去,連葯都吃上了也沒效果。這類人不少,尤其是45歲以上的女性,血糖控制特別吃力,很多醫生看了也犯愁。

有國內一組數據很扎眼,復旦大學附屬某醫院的內分泌科在2021年統計了1800多位女性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況。

結果發現其中71%的患者都有輕中度的焦慮或情緒障礙,而這些人群的平均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非焦慮人群高了整整1.5%。這意味着啥?

就是心理壓力大到一個程度,身體會自動釋放皮質醇和兒茶酚胺,這倆玩意兒一出場胰島素立馬就不管用了,血糖就像是踩了油門一樣往上躥。說到底,情緒才是最不容易控制的「升糖劑」。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還有一個點,跟環境有關。這個更容易被人忽略。城市生活的人,整天住高樓、吹空調,空氣流通差不說,陽光也曬不夠。

說白了,就是維生素D缺得厲害。這個D不是「補鈣的附帶」,而是個對糖代謝影響巨大的角色。

以色列有個團隊做過大樣本回顧,發現低維生素D水平人群患糖尿病的風險高出42%,維D水平越低,空腹血糖和餐後血糖越容易失控。

更為奇妙的是,維生素D與胰島β細胞聯繫緊密,其能夠激活胰島素的分泌途徑,從而使糖分得以被代謝。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可是現在的年輕人,周末也不出門,陽光照射少得可憐,尤其冬天幾個月一身白皮,維D缺了都沒自覺。所以說,有時候血糖飆了不是吃錯,是曬不夠太陽。

說一個更「邊緣」的原因,但真的是非常關鍵的,那就是牙周炎。這個聽起來像是跟糖尿病八杆子打不着的病,其實它倆是「隱形搭檔」。

長期牙齦發炎,會導致慢性炎症因子在體內循環,干擾胰島素的正常作用,結果是身體雖然能分泌胰島素,但用不上。

上海有個口腔醫院和內科合作搞了個調查,他們找了500名2型糖尿病患者,發現其中超過65%的人牙齦出血、牙齒鬆動嚴重,連醫生都驚訝了。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而且治療牙周病之後,部分人的血糖竟然下降了1個單位,這就很說明問題了。也就是說,你天天吃降糖葯還沒啥動靜,但可能只是因為牙沒刷乾淨。

再來一個冷門但紮實的點:微量元素鉻的缺乏。聽着有點像生物課的內容,但這東西跟血糖關係大着呢。

鉻是一種人體所需的微量金屬,它主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增強胰島素的效果,讓它在細胞上更好地「開門」,把葡萄糖拉進去。

沒了鉻,胰島素就像是沒電的遙控器,按了也沒反應。世界衛生組織有數據說,在某些地區土壤貧鉻,人們食物里攝入量低,2型糖尿病發病率遠高於富鉻地區。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而我國北方一些乾旱地區正好屬於這種「鉻貧帶」,不少老年人糖尿病頻發,很多時候查不出別的原因,其實就是鉻缺乏。

雖然鉻的日需求量很低,一般一天幾十微克,但它缺起來後果卻不小。很多海產品、穀物中有鉻,但現代人飲食太精細,反而越吃越缺。

這些冷知識說完,可能有人就要問了,明明不怎麼吃糖,飯量也不大,怎麼身體還是慢慢走向了高血糖?這個問題問得好,得追到一個更深層次的邏輯上。

那就是——人的胰島素系統其實天生不抗壓。

就像電腦CPU,能跑得快是好事,但過熱就卡頓。胰島素的分泌系統看似強大,但特別怕「多任務」。啥是多任務?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就是吃飯那點事加上情緒不穩、睡眠亂套、內臟炎症不斷、維生素紊亂,這些一起上了,它就頂不住。

胰島素這個東西不是源源不斷的,一開始能拚命工作,把糖壓下來,但它是有壽命的。越早逼它超負荷,就越早「退休」。

問題來了,那一個人的胰島素功能,如果已經有了下降趨勢,但血糖還沒完全飆高,這時候能不能靠非藥物方式把它「救回來」?

這個事還真有門道。

研究指出,在糖尿病前期階段,也就是空腹血糖5.6~6.9之間,胰島β細胞功能大概還能保留70%左右,這時候如果能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是可以讓β細胞休息一下的。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換句話說,讓身體自己省着點用胰島素,別再「猛灌糖」了。方法其實不難:

第一是控制進食時間,別一天吃五六頓,給胰島素點休息時間,像現在流行的「間歇性斷食」,其實對這類人群是有益的;

第二是增加肌肉活動,特別是大腿和背部的肌群訓練,因為這些區域的肌肉能自主攝取葡萄糖,不太依賴胰島素;

第三就是補齊各種「被現代生活偷走」的營養因子,比如維生素D、鎂、鋅、鉻等,給身體恢復一點基礎代謝的「工具」;

第四則是調情緒。這個聽起來最不「醫學」,但其實最重要。壓力荷爾蒙每升高一次,胰島素的效率就掉一次。有的人靠冥想,有的人靠運動,有的人靠換個活法,都比天天焦慮強。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所以啊,不是只有糖吃多了才會高血糖,真正讓人慢慢邁入高血糖的人生,其實是那些日子裏一點一滴的小事,堆着堆着,就出事了。

很多人還以為是自己「命不好」「體質變了」,其實身體的告警早就亮了,只是沒人當回事。

對此,您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賽米熱·木太力甫,朱晴,李南方.應激性高血糖與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短期預後的研究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25,63(04):110-113.

人不會無緣無故得高血糖,醫生說出了真相:背後有5個原因 - 天天要聞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超2億人過敏,救命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 天天要聞

超2億人過敏,救命的方法都在這裡了!

生活在北京的溫瑩患有過敏性鼻炎多年,這個春季,她再次遭受過敏的暴擊。3月中旬,北京市的平均氣溫和日照時數都超過了去年同期,柏科花粉開始大規模釋放,通過皮膚和黏膜侵入溫瑩體內,引發她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鼻腔像被水泥封住,眼睛不停流淚,嗓子發癢
精血夠不夠,看眼睛就知道!中醫教你一招,兩個葯補精生血! - 天天要聞

精血夠不夠,看眼睛就知道!中醫教你一招,兩個葯補精生血!

現在很多人,雖然年齡不大,但是眼睛總覺得很難受,經常看一會東西就覺得很累,還會伴隨着發乾,發癢,如果你也有類似的表現,中醫告訴你:可能是你的精血不足,在向你發出求救信號「因為五臟精氣上注於目,目受血而能視」而看眼睛的表現,就能知道精血虧損的
718斤「中國第一胖」宇宙,衝上熱搜! - 天天要聞

718斤「中國第一胖」宇宙,衝上熱搜!

4月4日,「中國第一胖718.8斤刷新紀錄」的詞條,衝上熱搜。據@北京時間 消息,小伙宇宙的體重718.8斤,刷新中國肥胖體重紀錄,成為「中國第一胖」。「我想到瘦下來後能到普通的商場里買衣服,然後自己開車帶着媽媽去旅旅遊。不管怎樣,不能再胖
年輕人必須掌握的急救知識 避開九大生命陷阱 - 天天要聞

年輕人必須掌握的急救知識 避開九大生命陷阱

在智能手機、智能手環充斥生活的今天,年輕人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關注健康」。然而,筆者在急救一線工作中發現,不少年輕人因自救互救誤區陷入「生命陷阱」。過度依賴科技工具、混淆傳統與現代急救方法、低估身體信號等問題,正在讓年輕人付出慘痛代價。本文通過9個真實案例與科學分析,揭示年輕人最易忽視的生命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