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憶禾溪
編輯 | 憶禾溪
「本文所有內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息來源,具體資料贅述在文章中」
前言
塑料袋對大自然環境產生的危害,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人們常常說的要保護環境,從狹義上來理解,其實就是和去塑料袋去做「鬥爭」。
但如今除了塑料袋會污染環境外,塑料製品也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於很多人對塑料方面的相關知識有些薄弱,所以很容易用錯方法。
尤其是這5種塑料製品,經常出現的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少用一定要少用,用錯就相當於是在給自己「下毒」,快檢查下家裡有沒有,有的趕快扔掉!
塑料袋與微塑料
在生活中,有意無意地總會看到這樣觸目驚心的畫面,那就是村邊或者是大馬路上,只要是被污染了的河道,就會浮着各種顏色的塑料袋,還會發出一陣陣刺鼻的臭味。
包括住在廢棄的土地上,也總能看到被人們無意識丟掉的塑料袋。
人們對塑料袋的危害印象深刻,從上學開始就一直在普及相關知識,所以當微塑料的概念提出後,大部分人自然而然地就把塑料和微塑料給混為一談。
可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可大着呢,要是真細究起來,塑料袋根本就不是微塑料的「對手」,微塑料的危害可要比塑料袋大得多。
微塑料和塑料這兩種材質的區別,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微塑料顧名思義就是分子材料比塑料還要小上很多。
並且,微塑料是隨着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緩慢出現的,它的問世遠遠在塑料之後。
既然大體材質同為塑料,自從微塑料被製作並運用在了生活中後,大家不免會擔心它會不會像塑料一樣會危害社會環境,目光自然就會聚焦在了它身上。
最後的結果讓人大為失望,誰也沒想到「吃瓜卻吃到了」自己身上,相較於對環境的危害,微塑料更容易被人給吃進體內。
塑料對人體的影響
意大利內科醫師帕尼索帶領自己的團隊就微塑料會不會對人體心腦血管產生影響,展開了研究。
研究結果公布後,才知道,原來微塑料的危害居然如此直達,可能會導致頸動脈斑塊,說白了就是會對人體心腦血管產生不可逆的損傷。
除此之外,中國科學院的研究團隊,也拿出了小白鼠做實驗,發現微塑料會對小白鼠的腸道消化產生影響。
美國和日本的一項研究,直接將微塑料給推向了「眾矢之的」,那就是微塑料的材料會使結直腸癌細胞發生轉移。
這些結果雖提供了一定的證據,但卻不足以直接說明,微塑料一定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這些影響都只是具備了一定的可能性而已,為了以防萬一這幾種生活中不易被察覺的微塑料還是有必要讓大家明確了解到。
微塑料本身就很小,如果光憑我們肉眼,根本就看不出它的最小分子,所以即便它在環境中廣泛存在,但依舊不容易被人察覺。
生活中的微塑料廣泛分佈,從個人護理產品到日常用品再到衣物,微塑料竟然無處不在。
人們日常所使用的護膚品:沐浴露、潔面乳和化妝品等,用完之後這些含有大量微塑料的廢水會進入下水道,可是廢水處理廠在處理使用過的廢水時,卻根本就處理不掉這些微塑料,它們就會被排放到海水中。
這可不是嚇唬人,因為在海產品中就曾檢測到微塑料的存在,所以從循環發展來說,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惡性循環。
為了減少對環境的危害,人們會利用各種方法來降解塑料,結果塑料是降解了,可微塑料卻出現了,人們就算不出手,塑料在環境中也會自然分解成微塑料。
可能釋放「毒性」的產品
微塑料不易被察覺,它簡直是神出鬼沒,看不見摸不着,但在許多不經意間且常用到的生活用品中,也會出現微塑料的身影。
就好比是塑料包裝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東西都是用塑料包裝成的,而微塑料竟有可能會遷移到零食和飲料中,從而被消費者攝入。
尤其是以下這幾種塑料製品,一定要少用,能不用則盡量不用,萬一沒有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無疑是在給自己「下毒」,了解清楚後該丟的一定丟掉!
中國網2024年4月7日——易「隨水進肚」的微塑料,科學家有清理之法了!
第一點就是大家最常使用的生活方式,那就是用塑料盒子去裝食物,不管是生的食物,還是熟食,這好像是很多家庭的必備操作。
殊不知,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背後卻隱藏着諸多危害人體健康的潛在因素。
為了圖方便,就會把食物分類放置在不同的收納盒裡,放進冰箱里冷藏或者冷凍,等到用的時候再拿出來加熱。
上游新聞2017年9月26日——好奇心日報 | 上班族,你們的塑料飯盒真的可以放微波爐加熱嗎?
本來是為了防止細菌滋生,卻不知就是因為塑料盒加熱的過程中,不合乎標準的塑料製品會釋放出塑化劑,塑化劑會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還會損害肝臟、腎臟等器官。
加熱過後產生的塑化劑會沾染到食物上,從而讓人毫無防備的吃進肚子里,這無異於是吃下了「毒」。
尤其是那些外賣盒子,可別在覺得這是什麼「寶貝」了,能不用就別用,該扔的時候一定要扔,不要為了省下這仨瓜倆棗,在落一身病那才是得不償失。
除了這些塑料盒子外,包括保鮮膜、塑料材質的水杯、塑料吸管、飲水機桶,同樣也都是塑料製品,也是釋放塑化劑的重災區。
當然,如果是合乎生產標準的產品,並通過了一系列的檢測,與食物和水直接接觸當然是沒問題的,怕就是怕是那些黑心商家,以次充好,糊弄消費者,讓不明真相的消費者把會釋放「毒性」的產品給買回了家。
若真是買回了家,也要秉承少用甚至不用的原則,以免用錯造成身體不適,或者直接扔掉才是最合適的處理方法。
北青網2022年9月9日——你還在這樣使用塑料製品嗎?小心是在給自己慢性「投毒」!
結語
所以大家在購買與塑料有關的產品時,一定要選擇大廠家、有質量保證的,與入口食物息息相關的產品,更是容不得半點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