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均是結合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撰寫的原創內容,文末已標註文獻等相關信源,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節存在「藝術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識。
「你聽說了嗎?」老張一邊挪動棋子一邊壓低了聲音,「隔壁老趙的堂弟才50歲,平時也沒啥毛病,更沒有尿頻,結果上個月一查,竟然腎衰竭,醫生說是吃東西吃出來的!」
井大爺聽得目瞪口呆:「吃出來的?什麼東西還能把腎吃壞了?」他說著也顧不得下棋了,撓了撓頭,心想:自己平時也挺愛吃,特別是腌肉、零食這些,得趕緊問清楚,不然吃出個毛病可就完了。
第二天一早,井大爺就奔了醫院,一見到醫生就急切地問:「醫生啊,昨天我聽說一個人沒尿頻,結果腎都衰竭了,說是吃東西吃出來的。這到底是咋回事?我是不是也有危險啊?」
醫生微微一笑,示意他先別急:「大爺,先別慌,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不過主要還是和長期飲食習慣有關。今天我就好好給您講講哪些食物可能傷害腎臟,聽完您就明白該注意啥了。」
醫生語重心長地說:「大爺,咱們平時吃的鹽可是腎臟的頭號敵人,尤其是腌肉、鹹菜這些高鹽食物,吃多了真的容易出事兒。」
「您或許不了解,攝入過量的鹽分會導致體內鈉離子濃度上升,迫使腎臟加倍努力,以排除這些多餘的鈉,長期如此,腎臟因負擔過重,可能會出現功能受損的風險,就像是過度勞累可能會讓機器停止工作一樣。」
井大爺驚訝地問:「可是我覺得鹹菜挺好吃啊,天天吃一點不會有問題吧?」
醫生擺擺手:「長期吃高鹽食物,風險可不小,所以大爺,您以後炒菜最好少放鹽,腌肉、鹹菜這些能不吃就不吃。」
醫生接著說道:「還有一種食物,看着無害,其實也很危險,就是高糖的零食。比如餅乾、蛋糕、糖果這些,糖尿病患者里有一半以上的腎病患者,都是因為長期血糖高,損傷了腎臟的微小血管。」
井大爺頓時緊張起來:「可我平時喜歡吃點甜食,這也不行嗎?」
醫生點了點頭,解釋道:「偶爾吃點沒問題,但如果您天天吃甜食,就容易讓血糖波動,長期下來,腎臟的濾過功能會被破壞。很多慢性腎病的患者,到後期都會發展成糖尿病腎病,大爺,為了您的腎,甜的東西還是少碰為妙。」
醫生繼續說道:「還有一種食物特別危險,就是那些加工食品,比如香腸、火腿腸、臘肉。這些東西不僅含鹽量高,還經常含有磷酸鹽等添加劑,磷對腎臟的傷害特別大,會導致腎小球硬化,嚴重時會加速腎功能衰退。」
井大爺咂咂嘴:「香腸也不能吃啊?我還覺得它又方便又好吃呢。」
醫生笑了笑,說:「這些食品看着方便,但吃進去的代價很大。磷攝入過多不僅傷腎,還可能引發骨骼問題,所以咱們吃飯還是盡量選擇新鮮的食材,遠離這些加工食品。」
醫生忽然問道:「大爺,您平時是不是喜歡吃肉,尤其是燉肉、紅燒肉?」
井大爺一聽就點頭:「是啊,肉香嘛,誰不愛吃。」
醫生點點頭,繼續說道:「適量吃肉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每天吃太多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肉、羊肉這些。腎臟需要不斷努力以代謝由蛋白質分解產生的廢棄物,諸如尿素和肌酐等,如果這些廢物積累過多,就會給腎臟帶來過重的負擔,長此以往,其正常功能可能會逐漸減弱。」
醫生補充道:「有些人為了健身,還大量吃蛋白粉,這對腎臟的傷害更大。所以大爺,咱們吃肉講究適量,每頓飯肉不要超過一手掌大小,蛋白質攝入控制在合理範圍。」
醫生忽然語氣一轉:「最後還有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就是亂吃藥。有些人覺得頭疼腦熱就隨便吃藥,但很多藥物,比如止痛藥、抗生素,都會損害腎臟。」
井大爺皺眉問:「那我腰疼的時候吃點止痛藥,不行嗎?」
醫生點點頭,說:「偶爾吃一兩次問題不大,但長期吃這些葯,會讓腎臟的血流量減少,慢慢地就損傷了腎功能,所以大爺,以後吃藥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不能自己亂吃。」
醫生總結道:「大爺,腎臟是個沉默的器官,很多時候它出問題了,身體也不一定有明顯的癥狀,但一旦到腎衰竭,那就太晚了,所以平時飲食上要注意這些高風險食物,給腎臟減輕點負擔,咱們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井大爺聽得連連點頭:「明白了,以後得管住嘴,不能再隨便吃了,腎臟是寶貝,可不能作踐它!」
關於腎衰竭您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區一起討論!
參考資料:
[1]徐佳慧,李琳.慢性腎衰竭病人飲食干預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24-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