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2024年03月23日17:45:28 健康 1323

李先生,45歲,他平時工作繁忙,但總喜歡在閑暇之餘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品味各種美味佳肴,尤其是各式各樣的海鮮;李先生自認為自己身體還算健康,但近三個月以來,他時常感到關節疼痛,尤其是腳趾部位,有時候甚至會痛得難以入睡。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他決定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血尿酸水平(721μmol/L)明顯偏高,這是痛風的主要指標。醫生告訴他需要減少高嘌呤的食物,比如海鮮、內臟、啤酒等,並同時服用降酸藥物。

按時服藥並注意飲食一個星期後,李先生的疼痛癥狀還是沒有緩解,他再次來到醫院查找原因,醫生仔細詢問李先生近期的飲食,他表示因為不能吃肉,就時常燉點肉湯喝,還會加一些菌菇類提鮮。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醫生由此才知道了李先生的尿酸為何居高不下,其實並不是只有肉類和海鮮等的嘌呤含量才高,蔬菜中也有高嘌呤的存在,菌菇就是其中一種;不僅如此,肉湯中的嘌呤含量也並不低。

得知這個消息後,李先生恍然大悟。他這才明白,原來自己在飲食上還存在如此大的誤區,他決定回家後更加註意飲食,配合服藥,希望尿酸能夠儘早降回正常範圍。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痛風,作為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給許多人的生活帶來了困擾。痛風的發生與嘌呤代謝異常密切相關[1],而後者主要來源於我們的日常飲食。提到高嘌呤食物,大家往往會想到肉類和海鮮,然而,你是否知道,餐桌上還有一些「嘌呤大戶」,它們的嘌呤含量甚至比肉類和海鮮還要高!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一、3類「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

❶各類濃肉湯

很多人喜歡喝肉湯,認為它營養豐富,能夠滋補身體,但大多數人可能沒想到,這美味的湯汁中還隱藏着大量的嘌呤。

食物在長時間的燉煮過程中,嘌呤會溶解在湯里,使得湯汁的嘌呤含量直線上升。尤其是一些老火靚湯,經過長時間的熬煮,嘌呤含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對於健康人群來說,適量飲用肉湯仍然可以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但對於痛風患者或尿酸偏高的人來說,則需要嚴格控制這類湯汁的攝入量,在治療期間最好避免食用。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❷菌菇類

菌菇類食品因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而受到很多人的喜愛。

但是,菌菇類也是嘌呤的「富集地」。無論是香菇、金針菇還是鳳尾菇,它們的嘌呤含量都不低,尤其是一些晒乾的菌菇,嘌呤含量更是高出新鮮菌菇數倍。

以香菇為例,其新鮮狀態下的嘌呤含量測得為214mg/100g,而一旦經過乾燥處理,香菇中的嘌呤含量便會顯著攀升至405mg/100g。

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肉類食品,諸如豬肉、牛羊肉以及雞肉等,其每100g的嘌呤含量大致在100至150mg的範圍內,這一數值明顯低於香菇嘌呤含量的一半。因此,對於嘌呤含量較高的患者而言,食用這類食物時需格外小心,以免對身體造成不良影響。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❸一些蔬菜

很多人可能認為蔬菜是健康食品,嘌呤含量應該很低。事實並非如此,有些蔬菜的嘌呤含量也高的可怕。比如蘆筍豌豆苗、紫菜等,它們的嘌呤含量都在500mg/100g左右,比大部分的海鮮和內髒的嘌呤含量還要高。

除此之外,十字花科蔬菜,如捲心菜、花菜、西蘭花等也不能多吃,它們會抑制尿酸的排出,進而誘發或加重患者的癥狀。而草酸類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莧菜等,含有大量的草酸,它在體內會與鈣質結合,形成草酸鈣結石,增加痛風石的發生幾率。在食用前可以通過焯水,以降低其中的草酸含量。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在現代生活中,高尿酸這一健康隱患逐漸凸顯,其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一旦演化為痛風,進而形成痛風石,致使關節畸形,將對個體健康造成極大損害,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活動,甚至導致生活自理能力受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尿酸的升高呢?

二、高尿酸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尿酸是人體內嘌呤物質代謝的終末產物,主要由肝臟合成,小部分由腎臟及小腸合成。當長期攝入高嘌呤食物、體內嘌呤代謝紊亂,或腎臟對尿酸的排泄功能下降時,便會導致血尿酸升高。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導致該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長期攝入如紅肉、內臟、海鮮以及啤酒等食物,會顯著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

高糖飲食也可能通過影響胰島素代謝和脂肪堆積,間接導致尿酸升高。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應盡量保持健康的飲食習慣,高、低嘌呤食物攝入要均衡,以維持正常的尿酸水平。

遺傳因素在尿酸代謝過程中同樣扮演了關鍵角色。

有些個體可能天生便存在尿酸代謝方面的障礙,這導致他們即便維持了相對健康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尿酸水平仍然容易升高。這可能與基因變異導致腎臟對尿酸的排泄能力下降有關,對於這類人群,定期監測尿酸水平並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尤為重要。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慢性疾病如腎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等也可能導致尿酸升高。

腎臟疾病會影響尿酸的排泄,使得尿酸在體內積累;而長期的血壓和血糖異常則可能通過影響腎臟功能和代謝過程,間接導致尿酸代謝異常。

對於已經患有這些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控制疾病進展並加強尿酸水平的監測是維護健康的重要一環。

某些藥物的使用也可能導致該疾病,例如,部分降壓藥、抗結核藥物等[2,3],都可能影響腎臟對尿酸的排泄或增加尿酸的產生。

患者在使用這些藥物時,最好遵醫囑定期監測尿酸水平,必要時可更換藥物,採取相應的干預措施。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是導致該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長期缺乏身體鍛煉、過度透支體力、頻繁熬夜以及精神負擔過重等因素,均可能擾亂人體的正常代謝機能,特別是尿酸的生成與排泄過程。

特別是部分年輕人群,因自認為年輕力壯,身體健康,便放縱自己長期熬夜並配以夜宵和啤酒,這是最不可取的。該疾病可不是什麼「老年病」,各年齡階段的人群都應該對此引起重視。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尿酸高的危害不容忽視。它不僅可能導致痛風發作,引發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還可能損害腎臟功能,導致腎結石、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後果。

尿酸高還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可能增加冠心病、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4]。

綜上所述,高尿酸的產生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涉及飲食、遺傳、疾病、藥物以及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對此病引起重視,尿酸持續升高的情況下,就會導致痛風,一旦發作起來,往往讓人痛不欲生。痛風的發生並非無跡可尋,它在發作之前,往往會出現一些癥狀,提醒我們需要提高警惕。那麼,痛風來臨前究竟有哪些前兆呢?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三、痛風發作的前兆有哪些?

癥狀一:關節紅腫,隱約有痛感

痛風的前兆之一便是關節出現紅腫、疼痛。紅腫是由於尿酸鹽在關節處沉積,導致炎症反應,使得關節出現紅腫現象。

這種紅腫通常伴隨着局部的發熱感,觸摸時會有明顯的熱感。紅腫和發熱的關節可能伴隨着疼痛和腫脹感,可能起初並不明顯,只是偶爾的輕微疼痛或酸脹感。

但是在夜晚或休息時,關節的不適感可能會更加明顯,甚至影響到睡眠質量。

這種癥狀通常發生在腳趾、腳踝、膝關節等部位,使得患者難以進行正常的活動。由於紅腫和疼痛,關節的活動範圍也可能受到限制,比如在進行彎曲、伸展等動作時會感到困難或疼痛加劇。這些都是痛風即將發作的信號,需要我們密切關注並採取相應的措施。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癥狀二:皮膚異常,出現結節

痛風患者還可能在皮膚上出現一些異常現象,比如出現結節。

這些結節通常是由於尿酸鹽在皮下組織沉積而形成的,它們可能出現在手指、腳趾、耳廓等部位。這些結節大小不一,有的可能只有米粒大小,而有的則可能像黃豆般大小。

這些結節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引發疼痛和其他不適癥狀。當觸摸這些結節時,患者可能會感到明顯的壓痛感,同時,結節周圍的皮膚也可能出現紅腫、發熱等癥狀。一旦發現皮膚上有類似的結節出現,就應該及時去醫院就診,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痛風。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癥狀三:高血糖、高血壓

痛風患者往往伴隨着代謝紊亂,這其中就包括血壓和血糖的異常。

長期的高尿酸血症,會抑制胰島素的降血糖功能;同時,這種抑制狀態還會促使更多的尿酸鹽積聚,進而對胰島細胞造成損傷,進一步導致血糖水平的上升。

過高的尿酸水平還可能損害血管的正常收縮功能,使得血壓難以保持穩定,從而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當痛風患者出現高血糖和高血壓時,即使是疾病初期,也需要及時就醫,以控制病情的發展。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癥狀四:腎功能下降,尿液異常

痛風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當尿酸水平持續升高時,尿酸鹽便容易在腎間質中逐漸凝結成結晶,這些結晶的堆積會逐漸引發間質性腎炎。

此時,患者可能出現尿液異常的情況,如尿液顏色變深、尿液量減少、尿液有泡沫等;患者還可能出現腰部酸痛、乏力等癥狀,這些都是腎功能下降的表現。

一旦發現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腎功能,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痛風及其相關的腎臟問題,不要任其發展,造成不可逆的腎臟損害。

餐桌上的「嘌呤大戶」,比肉類、海鮮還要高!這3類食物都得少吃 - 天天要聞

總之,痛風並非無跡可尋,只要我們及時發現並處理這些前兆癥狀,就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也是預防痛風的重要措施。

李先生的故事告訴我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關注食物的營養成分和對身體的影響,以免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讓我們從餐桌上的每一道菜開始,注重食物的選擇和搭配,享受健康的人生!

參考文獻:

[1]李淑偉,朱永,盧雪玲. 高血壓、血糖及血脂代謝異常與痛風發作部位和發作次數的關係分析 [J]. 新醫學, 2024, 55 (02): 127-131.

[2]劉丹麗,李興德. 新型利尿劑對血尿酸水平的影響 [J].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 2021, 19 (02): 117-119.

[3]楊東,閆京京,侯瑞軍等. 吡嗪酰胺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危險因素分析 [J]. 中國現代醫生, 2022, 60 (19): 40-42+50.

[4]李然,王璐瑤,陸帶果等. 老年痛風頻發的影響因素 [J]. 中國老年學雜誌, 2024, 44 (04): 858-861.

#MCN首發激勵計劃#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蓮藕是血栓的「加塞器」?醫生多次提醒:過了70歲,3蔬菜少吃 - 天天要聞

蓮藕是血栓的「加塞器」?醫生多次提醒:過了70歲,3蔬菜少吃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分享更多的專業健康知識,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感謝您的支持。「蓮藕雖然好吃,但對於老年人來說,它可不是什麼好東西。」王醫生一邊夾起一塊粽子,一邊對桌上的朋友們說道。
他們放棄休假,來青浦鄉村就為這件事…… - 天天要聞

他們放棄休假,來青浦鄉村就為這件事……

「膽囊裏面有石頭,但是這個石頭沒有癥狀,可以不處理……」「糖尿病會引起血管病變、會引起眼睛、大腦、心臟的問題,所以血糖一定要控制好……」在趙巷鎮中步村,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的多位中青年專家醫生,為居民耐心地答疑解惑。
每天堅持晨跑,3個好處或招手即來,早跑早受益! - 天天要聞

每天堅持晨跑,3個好處或招手即來,早跑早受益!

相關文獻證明,每天晨跑40分鐘,3個好處招手即來,如果能夠堅持下來,一年就能少生病。如果血液循環不好,就會導致局部組織發冷、發涼,而若是發生血管堵塞,腦組織缺血缺氧,就會導致記憶力下降,嚴重時會失明、癱瘓、感覺障礙,所以維持血液循環通暢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