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寧波晚報生活號
「看到他的心臟功能逐漸恢復起來,我們都非常開心,這是團隊努力的結果。」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心內科林玉平副主任醫師正在看望ICU33歲的王偉(化名),一位一周前從死亡線上被拉回來的病人。回憶起一周前的場景,還真是驚心動魄。
「快,病人沒意識了!」凌晨1點半,搶救室里突然傳來急診科醫生的呼救聲,數名急診醫護人員迅速聚集到一位年輕男子床邊施行緊急搶救,這名男子就是王偉,剛被同伴送進醫院就失去了意識。
「病人突發室顫,立即除顫、氣管插管!」急診科醫生胡恩聰立即下達醫囑。在除顫後患者的心電波形暫時恢復了正常。心內科值班醫生林玉平副主任醫師接到會診通知後也立刻趕到了搶救室現場。
據了解,王偉今年33歲,聚餐飲酒熬夜後,突發持續性劇烈胸痛,到醫院後已經意識不清了,突發室顫,現除顫後恢復竇性心律,心電圖提示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且目前合併心源性休克,情況很不好。
林玉平評估病情並與家屬溝通後,當機立斷,決定上ECMO(人工膜肺)的同時做急診PCI術(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

經過ECMO的快速啟用,急診PCI也有序進行,果不其然術中發現心臟三根供血的血管中的有兩根完全閉塞,從而導致心臟廣泛的缺血、心臟惡性心律失常和休克,林玉平醫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兩根血管的開通並植入了支架。手術結束後,患者被送進ICU監護治療。
據了解,我國每年死於心肌梗死的人數超過100萬,其中50歲以下約佔40%,45歲以下仍達15%左右。年輕人發生心梗時,病情往往會比老年人更危重:他們心肌需氧量較大,一旦發生心梗,通常起病急驟、癥狀兇險、多無先兆不適、早期猝死率較高。

「抽煙、三高、肥胖、不良的飲食習慣的基礎上加班熬夜、情緒激動,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林玉平提醒,很多年輕人的心梗都是這樣發生的,像這次的這位患者,年紀輕輕卻喜歡喝酒,經常一周7頓酒把自己喝到醉,這次發病也是在酒後。高危人群如出現癥狀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把疾病扼殺在搖籃里。
林玉平給廣大青年人們準備了一份「護心秘籍」:
一,均衡飲食。
減少含糖飲料和果汁的攝入,改喝水或無糖果汁;
以水果代替甜的、含糖的零食;
堅持每天食用5份水果和蔬菜,每份大約一手的量,可以選擇新鮮、冰凍、罐裝的水果或果乾;
在膳食指南建議的範圍內控制飲酒量;
控制高鹽、高糖、高油脂加工食品的攝入量,自己下廚更健康!
二,積極鍛煉。
力爭每周進行5次至少30分鐘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或者每周進行總計至少75分鐘的高強度體育鍛煉,玩耍、散步、做家務、跳舞都可以;
每天都讓身體更有活力,多爬樓梯,用散步和騎單車代替開車;
下載APP或使用可穿戴設備,追蹤自己的步數和運動進展。
三,拒絕吸煙。
要改善心臟健康,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不吸煙;
戒煙2年,患冠心病的風險就會大為降低,戒煙15年,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能降低到非吸煙者的水平;
經常吸入二手煙,也是導致非吸煙者患心血管疾病的一個因素,戒煙或不吸煙,就能改善自己和周圍人的健康。
來源 寧波晚報 記者 陸麒雯
通訊員 張林霞 張瑤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