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江蘇蘇州的倩倩是個平日里忙碌於工作的女孩,有時候工作太晚就會選擇訂外賣來填飽肚子。一個8月的傍晚,她在某外賣平台點了一份干豆角炒肉,因為她喜歡吃辣,特意在訂單上備註了「中辣」。
當她打開外賣盒時,意外地發現干豆角炒肉里辣椒的份量並不多。或許因為飢餓,倩倩簡單地將菜肴與米飯混在了一起食用。然而,就在她夾了一口菜後,口腔突然感到一陣刺激的辣味,彷彿要燒穿她的口腔。原來,炒豆角中添加了辣椒,只不過辣椒太細小,被豆角和米飯遮蓋了。
她還來不及思考,灼痛感就像閃電般擊中她的腦海,讓她不得不將嘴裏的食物全部吐了出來。然而,痛苦並沒有隨着辣椒的排出而減輕,相反,她的臉部開始微微抽搐,與此同時,嘴巴也逐漸失去了知覺。更糟糕的是,她發現自己的胳膊和雙腿也失去了感覺,彷彿不再聽從她的意志。
幸運的是,她的家人就在身旁,他們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將她送往醫院。醫生的診斷是,倩倩患上了「換氣過度綜合症」,這是一種罕見的疾病。然而,癥狀並不複雜:由於誤食辣椒,倩倩的身體麻木,失去了呼吸的知覺,於是她的身體自動加快呼吸頻率,導致排出過多的二氧化碳,從而引發呼吸性鹼中毒,造成了上述癥狀。
醫生解釋道,現在的年輕人生活不規律,喜歡食用刺激濃郁的食物,使得身體處於高度興奮狀態,對食物引起的不適反應會變得過於激烈。醫生建議倩倩改變飲食習慣,增加鍛煉。另一方面,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可能是,倩倩點的外賣中除了辣椒外,還添加了辣椒精。這個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人們常常聽到有關化學添加劑的負面報道,往往會認為這是不法商家在食品領域違法使用。但實際上,這種認識是有偏差的。比如雞精、味精,甚至上文提到的辣椒精,雖然含有「精」字,但在合理使用的情況下並沒有問題,只是因為部分商家的使用方式存在問題。
作為全球暢銷的辣椒之一,紅尖辣椒的傳統加工方法存在兩個突出問題,無法適應現代快節奏生活和多樣化需求。首先,紅尖辣椒製成的辣椒粉容易受潮霉變,導致品質下降;其次,製作辣椒粉需要技術,保存也不容易。
另外,製作辣椒粉時,只使用了辣椒的一部分,許多辣味成分被浪費掉,因此提高辣椒的利用率對加工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辣椒精應運而生,它是從辣椒中提取和濃縮的產品,本質上仍然是辣椒,只是在外觀上有所改變,化學成分並沒有變化。因此,辣椒精並不是化學合成品,而是天然食品成分的提取物。辣椒精的出現解決了辣椒儲存的問題,為大規模種植提供了可能,也為辣椒的深加工創造了條件。
然而,在實際使用中,部分商家並未嚴格遵循《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中的規定。有些商家為了追求極致的辣味,使用了未經稀釋或稀釋濃度不合格的辣椒精,導致菜肴的辣度飆升,超出了部分人的承受範圍。
關於辣度,國際上通常使用史高維爾單位來衡量,這個方法是由藥劑師威爾伯·史高維爾於1912年發明的。方法是將一單位的辣椒素溶於糖水中,逐
漸添加糖水直至無法感受到辣味,所用糖水的綜合值即為辣椒的辣度。然而,這個方法存在主觀性,因為每個人對辣椒的感知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儘管如此,在精確度不是首要考量的情況下,這種方法仍然得到廣泛使用。
辣椒的辣度差距巨大。常見的小米辣的辣度約為30000至50000 SHU,而廣為人知的朝天辣則達到50000至100000 SHU。然而,最驚人的是世界上最辣的辣椒——龍息辣椒。據說,採摘龍息辣椒需要佩戴特製橡膠手套,且採摘後要置於特製容器中封存,其辣度高達驚人的248萬SHU,意味着需要將糖水稀釋約240萬倍才能不感受到辣味。
最後,值得指出的是,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辣椒的承受能力也不同。一些胃腸不適的人應盡量少食用辣椒,因為儘管口腔中的感覺刺激令人愉悅,但腸胃卻可能為之付出代價。
綜上所述,倩倩的經歷提醒我們在飲食中要謹慎,特別是對於辣味的選擇。辣椒精作為一種天然食品成分的提取物,雖然在合理使用情況下沒有問題,但在製作菜肴時要嚴格遵循規定的使用標準,避免出現過度辣的情況。同時,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顧及自身的健康狀況,畢竟食物的味道雖重要,但健康更為重要。
200字總結:
通過倩倩誤食辣椒引發的身體反應,我們深刻認識到飲食的重要性。辣椒精的湧現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辣椒加工的問題,但商家需嚴格遵循標準。了解辣度的科學衡量方法以及個體差異對於飲食健康至關重要。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我們需謹慎對待辣椒的選擇,將健康放在首位。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絡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