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跑步,大部分人第一反應都是,這種運動還需要學習訓練?這不是每個人都會的嗎?
跑步是一項看似很簡單且低風險的運動,它不像游泳,初學游泳者,肯定不會直接就往深水區里練習,但是初次跑步,只要體力更得上,都敢一直跑下去,在錯誤的道路上還非常的努力。
一直以來都有個謠言,跑步傷膝蓋。美國的醫學權威期刊《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對這個話題進行了闢謠,競技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3.3%,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3.5%。但這是在科學指導下,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都適當的條件下得到的數據。而很多跑步愛好者的運動習慣,還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
這是常見的5種跑步運動損傷:
1、髂脛束綜合征主要由於不良運動習慣(喜歡沿着馬路同側跑、不足夠的熱身、運動過度等),以及臀中肌等外展肌薄弱,解剖上的結構異常等共同作用使髂脛束過度受壓造成。
2、髕骨關節疼痛綜合症,由於膝關節的髕骨和股骨之間是一個關節面,它們之間有軟骨,如果長時間地跑步或者劇烈活動,用力不當,可能造成髕骨和股骨之間的軟骨面相互摩擦加重,導致軟骨損傷,形成軟骨炎,尤其是活動量大時,癥狀特別典型。
3、脛前疼痛,主要是因為跑步劇烈運動,特別是缺少鍛煉的人,運動的話容易導致局部拉傷,那麼就會導致腳部前筋骨部位出現有疼痛不舒服癥狀。
4、跟腱炎,是指跟腱急慢性勞損後形成的無菌性炎症。在運動過程中,小腿腓腸肌和跟腱承受了反覆過度牽張力導致的。另外,突然增加鍛煉的強度或頻率也常會引起跟腱炎。
5、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見癥狀是腳跟的疼痛與不適,壓痛點常在足底近足跟處,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作為愛好者,在沒有教練指導的前提下,應當如何在保護自己身體的前提下鍛煉?(以下建議僅為參考)
注意事項:
1、鍛煉前後應做5-10分鐘的熱身運動,許多的損傷都是由於肌肉拉伸不足發生的,在跑步前後,應充分徹底的伸展肌肉,尤其是小腿、腿筋、腹股溝和肱四頭肌。
2、選擇具有減震作用的運動鞋,由於跑步過程中會給人體強大的衝擊力,為了保護膝蓋不被損傷,一雙合適的鞋子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跑鞋是有一定的使用壽命,當鞋底已經磨損得很薄或者出現角度,就應該換一雙新的鞋子。
3、選擇舒適的運動服,需要輕便透氣,吸走皮膚上的水分,防止中暑等意外。
4、保持水分,在跑步過程中,人體會流失大量的水分,為保證體內水平衡,應提前多喝300毫升左右的飲用水,如果跑步時間超過一個小時,應喝運動飲料來補充汗液中流失的電解質。
5、隨時注意身體的反饋信號,不要覺得小病小痛無所謂,有點酸痛是可以的,但是當發現肌肉或關節持續疼痛,充分休息後也沒好轉,就應該去找醫生看看了,傷病最好以預防為主,而不是事後後悔。
正確的跑步姿勢:
長期在辦公室工作的打工人都知道,一個好的坐姿可以極大的減緩脊椎的疲勞,而一個好的跑姿,同樣可以改善跑步時身體受到的壓力。
1、抬頭挺胸,用腳踝和臀部前傾,這在會在跑步中得到更強的平衡感;保持肩膀穩定,把肩膀想像為一隻鳥的翅膀,輕輕的摺疊成胸腔,不需要擠壓在一起,但也不會張開;眼睛平視前方,身體隨着目光前進。
2、彎曲肘部將手臂保持在側面,有效的手臂擺動需要肘部屈曲和放鬆的拳頭。
保持肩膀在胸腔上放鬆,使手臂可以更自由的擺動,保持肘部彎曲約90度;放鬆拳頭,擠壓的拳頭通常會造成肩膀或喉嚨緊繃。
3、避免用腳跟着地,這就像制動裝置一樣,既會減慢跑步速度,還會加重膝關節的損傷。
跑步的動作應該類似與跨過某物,而不是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