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說白了就是血液凝結成的血塊。血塊會像塞子一樣堵住血管的通道。通道堵塞,相關臟器得不到血液的滋養,會造成組織細胞的死亡,結果很多時候是致命的。比如血栓在腦部血管產生會導致腦梗死,血栓在冠狀動脈產生就形成心肌梗死,血栓堵塞到肺部就是肺栓塞。而且血栓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任何時間,99%的血栓沒有任何徵兆。
有研究顯示,近20%的新冠感染者會出現凝血功能異常,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易存在凝血功能紊亂。2022年8月,美國醫學會雜誌發表的研究也給出了類似的提醒:新冠病毒感染住院患者發生深靜脈血栓的風險,比流感住院患者高60%~89%。
那麼,血栓形成後,身體會有什麼癥狀?怎樣預防呢?
7個癥狀提示血管可能堵了
1. 單側腿或手臂腫脹
深靜脈血栓形成會使一條腿看起來比另一條腫脹,常見於小腿部位。血栓在靜脈中形成,血液迴流到心臟的通道堵住了,壓力會讓液體擴散到腿部組織進而引起腫脹。如果感覺小腿腫脹但目測無法確定,可以用軟尺定期測量比對一下。
2. 腿或手臂的皮膚是紅色的,皮膚表面有熱感
從肢體到心臟的血流量減少會增加對靜脈的壓力,使體液滲透到其他組織中,會讓皮膚表面看起來發紅,摸着發熱。
3. 心跳加速,呼吸急促
心慌是肺栓塞的常見癥狀,有的時候也可能是唯一的癥狀。為彌補肺部堵塞而引起的缺氧,心臟要跳得更快才能代償,才能讓更多氧氣運送到身體組織,此時心率通常超過100次/分。
4. 單側胳膊或腿脹痛
血栓引起的炎症反應會讓手臂或腿部有脹痛感。這種疼痛可能並不明顯,但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加重。由於血栓變大,可能還會出現抽筋、疼痛、抽痛等不適。
5. 類似驚恐發作的表現
肺栓塞患者感到極度焦慮的現象並不少見,包括頭暈目眩、瀕死感等。
6. 胸部劇痛
有些肺栓塞患者在咳嗽或深呼吸時,感覺胸口有突然襲來的劇烈的銳痛。這種感覺和心臟病發作時引起的胸痛還不太一樣,心臟病發作引起的胸痛通常為鈍痛,有憋悶感。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要警惕冠心病、心肌梗死的發生。
7. 咯 血
血栓會造成炎症和液體堆積在肺部,導致咯血。但肺炎、肺癌患者也會咯血,需要加以鑒別。
血栓的藥物治療:抗血小板藥物、抗凝藥物以及纖維蛋白溶解藥
一旦確診為血栓,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即外科手術和藥物治療。外科手術需要醫生個體化評估,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常見的藥物治療方案。
常用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分別針對凝血系統和血小板兩個環節,分為抗血小板藥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和抗凝藥物(如肝素和口服抗凝藥物等)。
如果真正需要用藥,建議大家在醫生的指導下來使用,不建議自行用藥。
血栓的藥物預防和生活方式預防
事實上,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生活中我們可以做到下面這些預防措施。
1. 經常起身活動
長期久坐不動,易誘發血栓,坐在電腦前90分鐘以上,會導致膝部血液流動減少50%,從而增加了血栓形成的概率。在生活中改掉久坐不動的習慣,使用電腦1小時就應該起身活動一下身體。
2. 多走路
在預防血栓方面,走路能保持有氧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積,防止血栓形成。本身不愛運動的人,可以通過散步等相對溫和的運動來預防。
3. 飲 食
預防血栓,可以適量食用黑木耳、生薑、大蒜、洋蔥、紅薯、燕麥、山楂等。這些食物都是「天然阿司匹林」,有清潔血管的作用。多食富含維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少吃高油、高鹽、高糖等「重口味」食物,以免血液變得黏稠,加重血流負擔。一定要注意膳食平衡,多吃水果、蔬菜,少油膩;多蒸煮,少油炸。
4. 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是血栓發生的高危人群。血壓控制得越早,就能越早地保護血管,預防心、腦、腎損害。
5. 戒 煙
研究發現,吸煙會使血液的黏稠度比正常時升高8倍以上。因此,及早戒煙是保證血管健康的關鍵,還要注意遠離二手煙。
6. 舒緩壓力
血栓的發病人群越來越趨向年輕化,這跟現在社會上年輕人壓力大是分不開的,家庭壓力、工作壓力等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增加血栓的發生風險。要盡量勞逸結合,用各種辦法緩解壓力。
7. 不熬夜
熬夜容易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建議大家要規律作息。
8. 堅持運動
運動能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還能把血液中的有害物質代謝掉。健步走、慢跑、爬山等有氧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
9. 保持心情愉悅
研究發現,愉悅的心情可以釋放壓力,保護血管內皮,讓血液循環更順暢。心情放鬆時人的血壓也相對穩定。生活中應儘可能保持樂觀、豁達、開朗的心態。
10. 定期體檢
養成定期體檢的健康習慣,關注自身體重、腰圍、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並將其盡量控制在正常範圍內。一旦指標有異常,第一時間諮詢醫生,積極干預和治療,將潛在隱患降到最低。
即使檢查出血栓嚴重,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手術治療,在微創手術下能夠做到痛苦少,恢復快,危險係數低,大家不必過度擔憂。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撰文:劉子琦(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主任藥師) | 編輯:大 V
本文節選自:《醫食參考》雜誌2023年3月新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