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見習記者 李靜怡
近日,有網友詢問:「近視後,是否以後就不會患老花眼了?」2月4日,武漢市第四醫院眼科主治醫師葉婷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老花眼是人體年齡增長後的正常現象,近視人群出現老花後,也要配鏡。
該網友認為,既然近視是看不清遠處的事物,遠視是看不清近處的事物,「老花」後看不清近處的事物,老花和遠視是不是一樣?葉婷醫生表示,這誤解了遠視與老花的區別。常說的近視、遠視都屬於屈光不正,是屈光系統的一種病理狀態,遠視了看近看遠都不清楚,看遠時需要配戴眼鏡;老花眼又稱為老視,是因為晶狀體彈性下降後、老化後導致的,是人體機能衰退的生理現象,普通人45歲左右會開始出現老視,主要表現為看近處模糊不清、工作學習或者看手機時眼部容易疲勞脹痛,或者感到平時使用的燈光不夠亮等。
眼科醫生指導患者驗光(受訪者供圖)
「近視的人出現老視後,也要按照情況配鏡矯正,並調整近視鏡的度數。看近的鏡片度數要根據老視度數和近視度數來調整,而且老視度數隨着年齡增長,每3至5年會增長100度左右。」葉婷介紹,她曾接診過一位從事建築設計行業的中年男患者,他工作時需要長時間鑽研圖紙,久而久之就患上了近視。46歲時,他的近視達到了200度,並逐漸感到看遠再看近時視線模糊,經過醫生驗光確診老視100度。三年後,他看近物模糊度加重,檢查後發現老花已達到了300度。在醫生建議下該患者接受了老視矯正,配備了一副100度的老花鏡看近物,方便他工作和日常生活,看遠處依舊配戴原來的近視鏡。
老花眼能預防嗎?葉婷表示,老花屬於生理現象,沒有特別有效的預防措施,但是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合理用眼、定期檢查視力等措施,能夠延緩老花眼的出現時間。當下,人們手機不離身,難免會出現用眼過度、眼睛腫脹、視力下降等情況。葉婷建議網友日常生活中避免熬夜,不要過於勞累;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和水果,多補充維生素c,可以增強人體抗氧化能力;合理用眼: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閱讀、看手機電腦屏幕約30分鐘後可以休息10分鐘左右,通過遠眺窗外、看近再看遠的方式鍛煉晶狀體;多參加戶外活動,用優美的景色和開闊的視野給眼睛放個假。同時,提醒大家戶外活動時,尤其是在劇烈陽光下要佩戴墨鏡防晒,避免紫外線對眼部的刺激和損傷,做好眼部防晒不僅能有效延緩眼睛老化、預防老花,還能預防延緩白內障、翼狀胬肉等眼部疾病發生。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