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醫療技術、生活健康水平的提高,按理說頸椎病的發生率應該下降,但是在現實中,發生頸椎病的人群卻在不斷地增長,而且發病人群的年齡也在逐漸年輕化。
47歲的胡女士帶着孩子急匆匆地趕往醫院,剛到就對醫生說:「醫生,你幫我孩子看一下病情,他經常說脖子疼痛,有時候肩膀也會發生疼痛。」
醫生回答胡女士道:「針對這種情況,做一下關於頸部的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
隨着檢查結果的出爐,果然胡女士的孩子患有頸椎病。其實想想也知道,現在高考壓力那麼大,如果以不當的姿勢即低着頭整天看書做題,一兩年下來出現頸椎病也在情理之中,學習重要但健康也同樣重要。所以我想藉此機會給大家普及一下關於頸椎病的相關知識。
一、頸椎病是什麼疾病?它是如何發生的?
頸椎病在臨床上泛指頸椎部位的疾病。每個人的頸椎都有7節,每節頸椎都由椎體、椎板、椎弓根等結構組成。除了以上結構之外,在頸椎部位還有頸外動脈、頸總動脈等血管穿行而過。另外,在頸椎的中間存在椎間孔,有神經根在裏面分佈。
上述頸椎結構在平時互不侵犯,如果其中一種結構出現了異常的狀況,由於它們緊密相連,異常的頸椎結構便會牽連周圍的正常結構,進而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臨床上,我們將這種連鎖反應統稱為頸椎病。
生活中,引起頸椎病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環境、病理、生理因素。它們都會間接或者直接損傷頸椎的結構,引起頸椎功能受限,如果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頸椎在持續受損的情況下,便會發展為頸椎病,此時治療難度會大大增加。
導致頸椎病較常見的原因為外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頸椎的椎體會發生突出,壓迫血管或者神經,進而出現頸椎病的癥狀。如果外力作用比較強,甚至會引起頸椎部位發生骨折,頸椎部位的骨質也會出現缺損或斷裂,此時頸椎的支撐作用便會減弱,隨之出現頸椎病。
另外,寒冷的刺激也會導致頸椎病的發生,寒冷會引起頸部周圍的肌肉組織發生痙攣,痙攣的肌肉組織會壓迫周圍的血管,使血液流通受到影響。此時頸部的組織便會得不到營養的支持,如果這種情況長時間存在,頸部的組織便會發生退化,進而引起頸椎疾病。
上述兩個因素都為環境因素,在導致頸椎病發病的自身生理因素中,年齡增長、頸椎功能以及組織的退化佔據着重要的比重。一般隨着年齡的增大,骨骼中的骨質會發生流失,導致骨骼的硬度以及柔韌性下降。
在上述情況的基礎下,頸椎中椎體、椎板等結構的骨質也同樣會發生丟失,它們的穩固性以及支撐性也會隨着年齡逐漸的下降,患上頸椎病的概率便會每年都在增加。不僅如此,這類人群患有頸椎病後,治療恢復的難度也會提升。
另外,生活中的一些習慣也是誘發頸椎病發生的原因之一。大部分頸椎病患者都有長時間低頭保持不動的習慣,例如長時間低頭看書、玩手機等。長時間低頭容易使頸椎的負荷增加,使頸部的肌肉僵化,還會導致頸椎的生理曲度發生改變,這些都是誘發或加重頸椎病的因素。
生活中,頸椎病的致病原因那麼多,如果不幸患上頸椎病,它會對我們造成何種影響,我們又該如何防範頸椎病的發生呢?
二、患上頸椎病危害大,科學預防十分有必要!
頸椎病的危害很多,其對身體的影響範圍和頸椎病的嚴重程度相關,在頸椎病的危害中,最普遍的危害是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嚴重的頸椎病會出現扭動頸部便發生疼痛的狀況,這種現象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學習以及睡眠,給患者的身體以及心理造成雙重打擊。
另外,嚴重的頸椎病患者會出現頸椎的突出,它們會導致周圍的結構受到壓迫,進而引起相應的癥狀。例如頸椎壓迫頸部的動脈,患者會出現椎基底動脈的血液不流通,從而引起腦部的缺血,患者便會出現頭暈、噁心以及頭痛、耳鳴等狀況。
如果頸椎壓迫到的結構是神經根,患者會出現手麻、肩膀疼痛、上肢無力的狀況。假如頸椎壓迫到的結構是交感神經,患者還會出現多汗、失眠等癥狀。在脊椎的壓迫癥狀中,壓迫脊髓所出現的癥狀較為嚴重,患者會出現走路不穩、四肢無力等癥狀,更甚者會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狀況。
頸椎病的危害很多且很嚴重,因此對於頸椎病的預防便顯得很重要,頸椎病預防的要點在於針對病因進行預防。例如針對不良習慣,我們要盡量避免或改正,不要長時間使頸部固定在同一個姿勢,如不要經常低頭玩手機或者看書,走路低頭玩手機這種做法更是不行。
一般建議低頭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低頭一小時後可以起身活動頸部,做一下抬頭望天的動作,緩解頸部僵直的肌肉。針對外力因素,我們要預防頸部受到外力碰撞,不要在沒把握的情況下做類似翻跟斗的動作,同時也要防止頭部受到猛烈碰撞,避免影響頸椎的穩定性。
除了不良習慣的改變,防止寒冷的侵襲也是預防頸椎病的重要措施。在冬天,可以在頸部圍上圍巾,不要讓冷風直吹頸部,在天氣轉涼的時候,盡量穿高領的衣物,注意頸部的禦寒。如果發現頸部的溫度低於周圍皮膚的溫度,可以使用毛巾熱敷頸部。
在頸椎病的病因中,疾病因素也佔據着重要的地位,因此積極治療疾病也很重要。例如針對骨質增生,可以積極進行保守治療或手術治療,進而預防頸椎病的發生。生理構造上,咽喉部緊鄰頸椎,因此咽喉部發生炎性水腫時容易誘發頸椎病,此時可以使用消炎消腫的藥物進行緩解。
增強頸椎的穩定性也是預防頸椎病的好方法。平常可以進行頸部功能、肌肉的鍛煉,例如可以進行仰卧頸屈伸、俯身直臂俯卧鍛煉等運動,也可以通過打籃球、放風箏等運動方式鍛煉頸椎。如果上述預防措施沒有做到位,還是不幸發生了頸椎病,我們可以通過何種方法進行治療?
三、你的頸椎還好嗎?治療頸椎病,這些方法不可少
頸椎病的治療包括對症治療以及對因治療,在這兩大類治療中,都需要用到藥物治療,藥物的使用都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疼痛是頸椎病患者較常見的癥狀,它會影響患者的睡眠,導致沒有精力去學習、工作,頸椎病患者可遵醫囑使用塞來昔布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等藥物緩解。
如果頸椎病患者的頸椎壓迫了血管,可以使用丹參、鈣離子拮抗劑等藥物,能緩解血管壓迫導致的頭暈以及嘔吐、噁心等癥狀。假如頸椎壓迫了神經,患者需要使用營養神經的藥物,如維生素B1、腺苷鈷胺等,可以緩解手麻、走路不穩等癥狀。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種藥物治療脊椎病,都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另外,頸椎壓迫到了脊髓,可以通過甘油果糖注射液等藥物,緩解四肢的無力。此外,針對頸椎壓迫脊髓的狀況,患者還可以通過微波治療、超短波治療等物理療法進行處理。如果上述壓迫情況得不到緩解,可以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頸椎病的手術方式包括了頸椎前路手術以及頸椎後路手術、頸椎前後路聯合手術,它們是根據手術進入的方式進行劃分的。頸椎前路手術適用於神經根型的頸椎病患者,頸椎病合併頸椎不穩的患者可以通過頸椎後路手術緩解癥狀。
在頸椎病的治療中,患者還可以配合牽引治療、推拿等措施鞏固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的效果。通過推拿可以有效緩解大部分神經根型頸椎病、頸型頸椎病的癥狀。另外,在推拿治療的同時,患者還可以享受到推拿帶來的舒適感。
因為推拿可以緩解頸部的肌肉痙攣,使肌肉得到放鬆。另外,推拿還可以改善頸部的血液循環,緩解頸椎壓迫血管導致的腦部供血不足,在進行推拿的同時,患者還需要配合牽引治療提高療效,減輕患者的不適感。
頸椎病患者大多伴有椎間盤的丟失,椎間盤的丟失會導致增生的骨刺壓迫椎動脈,通過牽引治療可以把這種壓迫的危害降到最小,並讓頸部的肌肉得以放鬆。另外,通過牽引治療還能減輕患者的疼痛感。牽引治療雖然對頸椎病有作用,但不能經常做,以免起到反作用。
小總結
頸椎病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對於頸椎病我們不能抱着放任不管的態度,也不能有着輕視的心理,對頸椎病的重視是預防頸椎病的第一道防線。在生活方面,我們要做好頸部的保護工作,防止頸部着涼,進行頸部肌肉的鍛煉,積極改掉對頸椎穩定性不利的不良習慣。
一旦發現了頸椎病的疑似癥狀,不要抱着僥倖心理,要積極檢查,明確頸椎病的病情後,配合醫生進行藥物、手術以及推拿、牽引等治療,在治療時也不要抱着治療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心態,進而放鬆對頸椎病的預防。
參考文獻
【1】賀石生,方凡夫.頸椎病牽引治療專家共識[J].中國脊柱脊髓雜誌,2020,30(12):1136-1143.
【2】岳壽偉,魏慧,邵山.頸椎病評估與康復治療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誌,2019,34(11):1273-1277.
【3】馬明,張世民.青年頸椎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骨傷,2014,27(09):792-795.
【4】黃永傑. 頸椎病發病相關因素臨床分析[D].廣州中醫藥大學,2014.
【5】李寶柱.推拿治療頸椎病的臨床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藥,2019,38(05):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