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一定要養成5個好習慣,對照自己趕緊改!

2023年01月11日21:53:08 健康 1033

疫情三年,每個人都經歷了很多。挺過一場疫情,才慢慢明白,最重要的還是健康。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你如何對待健康,健康也會如何回報你!想要守好健康,首先要健康生活,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養護好身體。疫情過後一定要改變的5個生活習慣!

習慣一:堅持運動,強健體魄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曾在他書《白說》中分享過一段親身經歷:有段時間他常常覺得頭暈,檢查之後才知道,血壓已經到了臨界值。醫生建議,讓他先用藥物治療,控制血壓。白岩松考慮了一下,諮詢醫生,能否先自己調整,如果實在不行,再來醫院開藥。自那之後,他每晚堅持快走一小時,後來又開始跑步,就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等到他再次檢查身體時,血壓已經降到了正常區間,其他各項指標也恢復了正常。人到中年,若是不能保持適當合理的運動和健康規律的生活方式,身體的機能就會漸漸退化,給疾病可乘之機。2021年4月,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為天津南開大學學生進行「科學指導抗疫」為題的線上公開授課。85歲的鐘南山院士在125分鐘的課程中特彆強調了鍛煉身體的重要性:「我的同學現在不是拄拐棍就是躺在床上了,我從年輕到現在一直堅持鍛煉,有一個好身體非常重要。」

疫情過後一定要養成5個好習慣,對照自己趕緊改! - 天天要聞

鍾南山院士正在給南開大學學術生上課圖自南開大學

從非典到新冠肺炎,鍾南山院士一直站在抗疫一線。85歲的老人,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之下,依舊保持強健的體魄、充沛的精力。鍾南山在2015接受新快報採訪時曾說,「運動對我保持身體健康起到了關鍵作用。」③而這些,正是運動給身體帶來的變化。經歷一場疫情後,也讓更多人看到了日常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經常運動,不僅能讓你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還能讓你練就積極面對生活的心態。

疫情過後一定要養成5個好習慣,對照自己趕緊改!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 圖

習慣二:健康飲食,按時吃飯年輕時很多人覺得吃飯就是為了追求味蕾的滿足,但卻從來不重視按時吃飯、規律進食、細嚼慢咽。而到了老年時,往往各種胃病也接踵而至。「很多慢性胃炎患者最根本的病因是在年輕時進食不規律、狼吞虎咽」。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營養科主治醫師魏幗2019年6月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這樣的吃法,食物並沒有經過充分的咀嚼就進入了胃腸道,給胃腸造成負擔不說,長期這樣的結果就是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出現消瘦、胃腸不適的癥狀表現,甚至出現胃炎。年輕時保護胃,要保證一日三餐定時定點定量,不要暴飲暴食,也不要飢一頓飽一頓。生一場病,你就會知道:能吃到想吃的東西,能享受到美食的樂趣,是多麼的幸福。無論是暴飲暴食,還是不按時吃飯,飲食不規律,其實都是不夠愛惜自己,不把健康當回事。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至關重要。不要挑食,按時吃飯,葷素合理搭配,保證各種營養物質的攝入,為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疫情過後新開始,一個規律的健康生活,一個安然無恙的身體,是獲得幸福生活的前提。

習慣三:拒絕熬夜,作息規律知道熬夜傷身,但是告訴你,熬夜也會影響老年時候的睡眠。「有些人生活不規律、節奏紊亂,有些人經常不按時睡覺時,這樣的人到了老年出現睡眠障礙的概率非常高。」中華醫學會呼吸分會睡眠學組委員、北京朝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郭兮恆研究團隊發現,很多老年人出現睡眠障礙的原因往往跟年輕時候睡眠習慣有關。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不好好睡覺,不重視睡眠,等老了,失眠、睡眠障礙症這些問題就都找來了。你有沒有發現,每次熬夜過後,身體都會處於極度疲憊的狀態,很長一段時間都感覺反應遲鈍,無法解決問題,彷彿精力被耗盡。其實一個人經常熬夜,就像一株失去養分的植物,時間一長就會日漸枯萎。早睡早起,才能給自己身體充分的休息,以最好的狀態面對接下來的生活。當夜幕降臨時,早點放下手機,停止胡思亂想,保證作息規律,才是對人生真正的負責。每天盡量在11點前入睡,保證7-8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習慣四:戴好口罩,保持清潔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不要放鬆警惕,做好個人防護,自己安全,也是對他人負責。疫情之前很多人都沒有人多聚集時戴口罩的意識。隨着疫情三年,戴好口罩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僅是預防新冠,在人多聚集時,戴好口罩能夠避免很多呼吸道疾病的傳播,比如感冒、流感等。

疫情過後一定要養成5個好習慣,對照自己趕緊改! - 天天要聞

健康時報曹子豪 攝特別是秋冬季傳染病高發時,戴口罩既是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感染,也是當自己有了呼吸道癥狀時保護身邊人的有效措施,就好像是給自己的呼吸系統設置一道「過濾屏障」「陽康」後不意味着從此一勞永逸。北京市疾控中心傳染病地方病控制所所長張代濤2022年12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陽康」後的人員還是要佩戴好口罩,一是避免重疊感染包括流感等其他的一些細菌病毒來加重呼吸道的癥狀;二是可以保護周邊的包括老年人、患有慢性基礎病等在內的脆弱人群,減少其被感染的風險。除了戴口罩,日常也要做好防護。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定期給家裡消消毒,把犄角旮旯的垃圾清理乾淨,把床單衣物全部換洗一遍,十分重要。

習慣五:保持樂觀,健康心態有句話叫:情緒有多糟糕,身體就有多糟糕。其實,再多的養生都不如一個好心態。每當被生活的種種壓力逼到死角時,總能想到這句話。有句話說得好:心態始終保持平衡,情緒始終保持穩定,這才是長壽的秘訣。如果你不能改變一件事的結果,那麼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人不是靠心情活着,而是靠心態活着。很多時候惹得我們情緒波動的事情,回過頭來看,都是小事。對於這些無足輕重的事情,能睜一眼閉一眼,遠比事事計較要容易讓自己快樂得多。生活不易,又必須前進,那不如讓我們面帶微笑走過困難的道路。疫情過後,又是一個新的起點,告別曾經的自己,改變以往的生活方式。從今往後,好好愛自己,吃好一日三餐,過好一年四季,日子終能越過越好。

疫情過後一定要養成5個好習慣,對照自己趕緊改! - 天天要聞

張茂 攝

本文綜合自:①白岩松,《白說》長江文藝出版社,2015②2022-04-09南開大學《鍾南山院士南開開講,超20萬人在線「追星」》③2015-08-08新快報《79歲鍾南山:一口氣能做十個引體向上》④2019-06-11健康時報《吃飯快容易得胃病》(魏幗)⑤2016-10-15健康時報網《年老失的眠,都是年輕時欠的賬》

(健康時報)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IgA腎病治療新葯匯總【更新版】 - 天天要聞

IgA腎病治療新葯匯總【更新版】

與早前多以支持治療或全身使用糖皮質激素與免疫抑製劑為主明顯不同的是,現如今治療IgA腎病有了更多藥物可供選擇,尤其是隨着其發病機制的深入探索及藥物的持續研發,新藥物與新方案不斷湧現。
河南人警惕這個高發病,死亡率超50%/這57款APP快卸載/董明珠,15年來首次落榜 - 天天要聞

河南人警惕這個高發病,死亡率超50%/這57款APP快卸載/董明珠,15年來首次落榜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河南公開徵求意見近日,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障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河南省司法廳發佈《河南省民營經濟促進條例 (草案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條例》),面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詳情發表你的意見(河南省司法廳、河南發佈微信公眾號)▼⊙河南擬出台...
為何大多數人不願做肺鏡檢查?醫生:做一次肺鏡,或能避免肺癌 - 天天要聞

為何大多數人不願做肺鏡檢查?醫生:做一次肺鏡,或能避免肺癌

肺癌是我國最常見的癌症之一,它的高發性和高死亡率讓人們深感恐懼。但有些人對肺癌的早期篩查卻持觀望態度,甚至寧願忽視潛在的危險。為何大多數人不願做肺鏡檢查呢?醫生給出的答案是,肺鏡檢查,儘管讓人忌憚,卻是一次能夠發現肺部潛在問題,甚至預防肺癌
這些胸痛急救常識,請用「心」學!|心動急救站 - 天天要聞

這些胸痛急救常識,請用「心」學!|心動急救站

胸痛急救常識胸痛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原因很多,主要由胸部疾病所致,如不及時救治,隨時可能會危及生命,一旦發生胸痛該怎麼辦?如何做好現場急救?這些急救常識一定要掌握!NO.1胸部疼痛是你的身體在呼救在院外發現急性胸痛患者,要及時撥打120呼叫緊急醫療援助,同時可將患者安置在一個舒適的體位(通常是半坐位),...
「網紅減肥藥」是葯還是毒? - 天天要聞

「網紅減肥藥」是葯還是毒?

文字/視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周潔日前,一款特效減肥藥風靡網絡。這款新型的「網紅減肥藥」號稱「無需運動節食,十天瘦十斤,安全不反彈」,不少網友反饋使用後確實變瘦了,也不覺得肚子餓,吃的更少了。只是吃完葯之後會變得很亢奮,心
男性是否需要接種HPV疫苗?答案來了 - 天天要聞

男性是否需要接種HPV疫苗?答案來了

文字/視頻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春祥 通訊員 李麗琴 寧瑜最近,九價疫苗「一苗難求」,但打了疫苗就高枕無憂嗎?體檢HPV陽性是否天塌了?——這些熱搜話題背後,藏着太多誤解和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