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是「九九」重陽節。重陽節這天給老人送上關心,9個健康錦囊,都是生活平常事,也是健康關注點。
【健康錦囊一】
老人還得吃點肉
很多老人因為身患慢性病,為了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等,喜歡選擇素食,從營養和健康的角度來看,老年人不吃點肉還是不行的。
蛋白質對老人來說很重要,如果攝入不足,極容易引起肌肉衰減。同時,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何麗在2015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介紹,老人是缺鐵性貧血的高發人群,而紅肉(豬牛羊等瘦肉)中的鐵是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血紅素鐵,適量吃紅肉對預防缺鐵性貧血很有益。
老年人的肉類攝入量可以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天50克~75克,可選擇豬牛羊等紅肉,也可選擇雞鴨鵝等禽肉,還可搭配1-2兩魚蝦類,以及奶類、雞蛋、大豆製品等,當然蔬菜水果、雜糧等也是不可少的,其中的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多種植物化學物質對預防疾病都很有幫助。
【健康錦囊二】
適當運動別逞強
老人隨着年齡增加運動能力逐漸下降,心肺等臟器功能逐漸衰退,表現出肌力減弱、步速變慢、骨質疏鬆、反應緩慢、靈敏度降低等,因此運動不能過於隨意,不能逞強,一定要注意安全。
北京老年醫院老年病臨床與康復研究所宋岳濤2015年在健康時報提醒,老年人運動盡量要避開以下項目:
(1)避免憋氣運動
老人多有肺氣腫,當憋氣用力,會因肺泡破裂而引發氣胸。憋氣還會加重心臟負擔,引起胸悶、心悸、氣促,甚至呼吸困難。憋氣還可能引發頭暈目眩甚至昏厥,易發生腦血管意外。因此,老年人不宜參加舉重、拔河等需憋氣的運動項目。
(2)避免旋轉運動
老人平衡能力下降,協調性變差,像溜冰、盪鞦韆及各種旋轉動作應忌諱,否則容易摔倒,引發不必要的風險。
(3)避免低頭運動
老人不宜做低頭、後仰和側彎運動,更不應做頭向下的倒置動作,否則容易引發腦溢血。還可能引起腦部供血不足,導致兩眼發黑,站立不穩,甚至摔倒。
老年人要適當鍛煉,量力而為,循序漸進,以舒緩自然為主,不要勉強自己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健步走、太極拳、八段錦等運動相對適合老年人。關節不好的老年人應避免爬山、騎單車等運動。
【健康錦囊三】
4步緩解老人消化問題
不少老年朋友總會有飽脹感,還伴有打嗝、放屁增多。北京老年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季紅莉2020年在健康時報刊文介紹,隨着年齡增長,內臟器官開始退化,出現肌肉組織減少、肌肉力量降低,導致胃腸道蠕動不足。同時,胰腺等消化器官會出現體積縮小、質地變硬等情況,導致消化酶分泌減少。因此,老人易出現胃腸排空延遲。
一般由於衰老引起的癥狀,會隨食物消化而減輕,甚至消失。排除疾病因素後,生活上多注意:
(1)適當鍛煉,如慢走、打太極拳等;
(2)腹部按摩,雙手疊放繞肚臍順時針、逆時針各揉50圈;
(3)多攝取果蔬,少吃易產氣且不易消化食物,如洋蔥、豆類等;
(4)增加易消化食物攝入,如粥類、魚類等。
【健康錦囊四】
治慢性病用藥最好不超5種
老年人用藥需綜合考慮,最好不超過5種。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鄭凱2022年在接受楚天都市報採訪時介紹,老年人對藥物的轉化、吸收、分佈、代謝等能力跟年輕人不一樣,用藥不良反應要比年輕人高2-3倍。
患多種慢性病的老年人,若日常服藥超過5種,建議每3-6個月來老年醫學綜合門診就診,看看藥物是否可以優化。
【健康錦囊五】
不要過度節儉
很多老人都有節儉的習慣。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劉艷玲2014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有些節儉反而是致病誘因。
(1)筷子、洗碗布常年不換
長期使用的筷子和洗碗布里暗藏大量致病菌,包括黃曲霉菌等,長期使用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洗碗布建議每半月更換,筷子每季度至少換一次。
(2)鍋一直用着不換
鍋底已經用薄的炒菜鍋更容易煳底,除非放入足量的油脂炒菜,但這樣會增加肥胖的風險。這種老鍋會產生更多廚房油煙,增加肺癌風險。
(3)愛買大桶食用油
食用油一旦開封后,會加速油脂的氧化,吃進去更多的脂質氧化物,對血管傷害大。而且大包裝的食用油讓你很長時間不更換品種,不利於脂肪酸的平衡。
(4)搶發蔫的打折蔬菜
發蔫的菜亞硝酸鹽含量高,各種維生素損失殆盡,不僅起不到促進健康的作用,反而還可能危害健康。
【健康錦囊六】
吃飯時候盡量減少交談
餐桌交談是不少人的習慣。不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老年科主任醫師劉新民2021年在健康時報刊文提醒,老年人的吞咽功能不好,吃東西時就特別容易把食物嗆入肺中。食物一旦進入氣管,就會造成吸入性肺炎。所以,老年人在吃飯的時候盡量不要交談,同時,咀嚼要充分。
【健康錦囊七】
睡眠不好試試睡眠茶
睡眠是調節人體各項機能的保障之一,可以說是生命的營養品。雖然老年人睡眠時間普遍會減少,但如果影響到白天的精神狀態,就要引起注意。
高血壓國家中醫臨床研究基地主任楊傳華2016年在健康時報刊文表示,對於老年失眠,推薦一款「睡眠茶」,便於常用。準備炒棗仁30克、益智仁30克,每天下午四點後,用電熱杯裝入上述藥物,煮開後溫服,直至晚上睡前,反覆沏開水飲用。
另外,失眠往往是一個心理問題,老年人應該放下生活包袱雜事,打打太極、修身養性、頤養天年,方可高枕如仙。
【健康錦囊八】
給老人建一份眼健康檔案
「很多老人的全身性疾病,都能在眼底窺見蛛絲馬跡。」北京安貞醫院眼科主任醫師朱思泉介紹,很多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甚至老年痴呆、老年人用藥不良等問題,都能在眼部一探究竟!
例如,血管痙攣、動靜脈交叉壓迫、視網膜出血和滲出等癥狀,正是高血壓在眼底的表徵;冠心病、腦卒中,往往初期患者沒有任何癥狀,但視網膜動脈已經開始痙攣或硬化了。
朱思泉建議,50歲以上中老人,有必要每年檢查一次眼底,為自己建一份眼健康檔案。⑧
【健康錦囊九】
健康長壽一定要心態好
著名健康教育專家、北京安貞醫院洪昭光教授2016年在一場講座上談到,在對百歲老人的長壽經驗進行調查時發現,在這些老人中,不論從飲食、運動還是生活方式上都不盡相同,但所有百歲老人的共同點就是心態好。
養生重要的是養心,心情舒暢了,你吃飯就舒心,也就吃得健康。這些百歲老人個個心胸開闊,性格隨和,心地善良,沒有誰是心胸狹隘,脾氣暴躁,鑽牛角尖的。因為心胸狹隘,脾氣暴躁五六十歲早一個一個氣死了。
本文綜合自:
① 2015-11-12健康時報《老人還是得吃點肉》
② 2015-05-14健康時報《老人運動有三忌》
③ 2020-05-08 健康時報《這些小毛病是衰老跡象》
④ 2022-06-14 楚天都市報《七旬老人一天吃下12種葯 醫生:治慢性病要防過度用藥》
⑤ 2014-11-13健康時報《這些節儉沒必要》
⑥ 2021-10-26 健康時報《老人要防肺炎病菌》
⑦ 2016-10-21健康時報《老人常喝睡眠茶》
⑧ 2019-05-21 健康時報《50歲以後每年查次眼底》
⑨ 2011-12-15 健康時報《老人,活的就是一種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