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之父」袁隆平,相信沒有人不知道,他是所有農民心中的英雄,研究出了高產量的雜交水稻,為農業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在去年離開人世,在離世的前兩個月前,摔了一跤之後,身體就大不如前,沒想到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離開人世。
為何摔跤後,短短兩個月就離世?
不得不說,這次摔跤帶來的後果並不普通,對於袁隆平院士這樣年紀的人,發生摔跤的風險要比年輕人大很多。
更為直接地說,摔跤沒什麼,怕的就是摔出骨折,而且是髖部骨折,老年人一旦涉及到這個部位骨折,死亡風險會隨之增大。
髖部骨折,不僅本身的傷害性大,還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容易引發併發症,其中最難熬的就是泌尿系統感染還有褥瘡,以及一個問題就是呼吸功能受限。
當併發症逐漸發生後,生命也會在快速消逝,卧床不起帶來的並發問題,讓患者根本承受不住多種折磨,在此情況下,距離死亡的距離也就隨之加大。
還有一點也會讓問題變得嚴重,就是進入老年階段後,身體的感知能力會變弱,有些疼痛或者其它反應,會延遲感知到,這就容易讓問題逐漸變得嚴重,從而錯過最佳的治療期,增加併發症的發生幾率。
更重要的是老年人的恢復能力也比較慢,若是護理或者治療做得不夠好,也是有可能讓病情嚴重,就可能會在兩個月左右,甚至是不到兩個月就去世。
人老後,為啥怕摔跤?
首先,怕髖部骨折
髖部骨折,被定義為人生最後一次骨折,危險性已經不用多說,在以上也做了介紹,對死亡形成的威脅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也不是說就一定會很快離世,但存在的風險性的確很高,逃得過併發症,骨折後的損傷,也需要長時間來修復,且是一個漫長的修復過程,還不太容易恢復到以往,有可能會落下後遺症,對生活質量也是比較大。
其次,往後餘生或都要卧床不起
到了60歲以後,骨密度會快速下降,如果不注重骨骼保養,就可能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骨質疏鬆再得不到好的治療和重視,發生骨骼的幾率也是會大大增加。
骨折的部位,如果不算危險還好,頂多多休養一段時間,而骨折部位比較兇險,卻又不至於致命,可是又不可自如地行走或活動,只能長期卧床。
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長期需要待在床上,都是一件難過的事情,而作為家屬,其實也是一種長久的負累。
最後,心理容易患病
一直都需要別人照顧,還不能自如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嚴重,可能連咳嗽都不敢咳,也許連動都不敢動,這樣的日子要持續很久,心理很難不出現問題。
如果說一些老人,再得不到家人的良好照顧,整天面對着抱怨,或者說不好的對待,就更容易產生消極的心態,產生抑鬱或者焦慮症。
提醒老年人,60歲後,想要養好骨,只吃素是不行的。
吃肉+運動,更有利於養骨!
當然,需要說明一下,吃肉也是要正確去吃,而不是隨便吃的,如果肉吃錯了,不僅養不了骨,還可能給身體增添負擔。
建議多吃幾種肉,能促進人體吸收鈣和蛋白質,對保養骨骼,增強骨密度會有益處。魚蝦肉,會含有的鈣和蛋白質會更多,也更容易被人體吸收,且攝入到的脂肪也不會多。
魚蝦肉的口感也更細膩爽滑,對於老年人來說,腸胃功能變差,魚蝦肉會更容易被消化,也就說比較適合老年人食用。
羊肉,也是可以適量補充,除了幫助補充鈣和蛋白質,還能補充到其它的營養元素,以及有利於補陽氣,對養骨也是有益的。
還有就是豬瘦肉、雞肉、動物內臟,也是可以適當補充,對補充蛋白質和鈣,以及鋅元素,都會有幫助,也能有益於改善骨密度,強健骨骼。
在多吃肉的情況下,還可多走走路。
走路是一個較為輕鬆的運動方式,也適合老年人,只要不是過量的超負荷運動,在合理正確的運動之下,能夠鍛煉肌肉,也能有益於增強心肺功能,骨骼的韌性也會增強,骨密度也能變高,發生骨質疏鬆和骨折的幾率也會隨之變低。
在走路期間,也是可以與慢跑結合,或者做伸展運動,也是會增加鍛煉骨骼和保護肌肉的效率,讓骨骼更加健康。
如果想要骨骼更加健康,養骨最好能從35歲左右開始,主要是骨密度下降從35歲就開始了,雖然下降速度比較慢,但日積月累之下,只有傷害沒有保護,也是會積少成多,在骨密度加速下降之後,就可能迎來較大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