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煥新顏

2022年07月05日04:43:29 健康 1010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煥新顏 - 天天要聞

嶺南中草藥液浸標本展區被譽為「中藥水晶宮」。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煥新顏 - 天天要聞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整體提升後煥然一新。

昨日,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整體提升開館典禮暨近代廣東中醫教育專題展開幕式在廣東中醫藥博物館舉行。記者從現場了解到,整體提升後的廣東中醫藥博物館7月5日起試運行,公眾可通過廣東中醫藥博物館官網及官方微信公眾號預約入館。

據了解,此次整體提升建設,在全面提升改造醫史館、中藥館、嶺南液浸標本展示區的基礎上,新建成了嶺南醫學館、嶺南中藥館、針灸館、養生館,一次逛館,便可全方位領略中醫藥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嶺南醫學的獨特地域特色。開館典禮當天,記者探營打卡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整體提升後的新面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婧 通訊員張秋鎮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高鶴濤

探營打卡

華南地區最大中藥標本中心

看點一:「中藥水晶宮」盡顯嶺南中醫藥文化

博物館一樓分為廣州中醫藥大學校史館和鄧鐵濤紀念館兩個展館。鄧鐵濤紀念館是為紀念國醫大師鄧鐵濤所建,鄧鐵濤紀念館從鄧鐵濤家學淵源、為中醫建言獻策、家國情懷、醫德醫風、人才培養、創新立說等方面展示,紀念這位錚錚鐵骨、仁心仁術、一生獻給中醫藥事業的蒼生大醫。

博物館二樓有嶺南中草藥液浸標本展區和杏林講堂。嶺南中草藥液浸標本展區貫通3個樓層的中庭展覽,展出以嶺南中草藥為主的600瓶藥用植物原色浸制標本,晶瑩通透、色彩斑斕,站在館內不同樓層觀賞,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視覺美感,令人嘆為觀止,被譽為「中藥水晶宮」。

杏林講堂是為參觀團隊授課地點,參觀團隊在杏林講堂通過觀看視頻、聽老師講解、動手實踐等形式,學習了解中醫藥文化、中醫養生知識、中藥方劑等多方面內容,感受中醫藥的魅力。

看點二:醫史館有獨家館藏

博物館三樓分為醫史館和嶺南醫學館。醫史館展示了原始社會至現代的醫史文物和文獻2000餘件。從醫藥創始到體系形成、從晉唐醫學到宋金元醫學、從明清醫學到近代醫學、從現代中醫藥到嶺南醫學,充分展現中醫學發展歷史軌跡和嶺南醫學的獨特成就。在醫史館內,獨家館藏醫史文物有清代王晉繪《名醫葉天士遺像》、商代刻有「疾」字字樣的甲骨片、明代洛陽龍門石窟藥方洞拓片、清代十二時辰藥瓶與十二生肖藥瓶等。

嶺南醫學館以史為綱,分古越醫藥萌芽、南越醫藥起步、嶺南醫藥開發、廣南醫藥進步、廣東中醫崛起、嶺海醫學先聲、南粵中醫新貌等7大單元,通過文物、圖文、場景復原等形式,集中展示嶺南醫學發展源流與歷代嶺南名醫學術成就。

看點三:中藥館展示3000餘件中藥標本

博物館四樓分為中藥館和嶺南中藥館。中藥館展示了常用中藥、道地藥材、珍稀中藥、嶺南中草藥、海洋葯及常用中藥劑型等標本3000餘件,館藏的珍稀中藥標本有特大野生人蔘浸制標本、鹿茸標本、百年油桂等。同時還展有藥材真偽鑒別、中藥防病治病等應用知識和中藥的歷史文化供參觀者參觀學習。據悉,該中藥館是華南地區最大的中藥標本中心。

嶺南中藥館展出常見嶺南地產中草藥、廣東地區習用中藥材、「廣葯」「廣東省立法保護嶺南中藥材」、海洋葯等藥材、藥物標本及各類中成藥,介紹嶺南中草藥發展概況和嶺南特色中醫藥文化。

看點四:中醫養生館展示傳統中醫養生方法

博物館五樓分為針灸館和養生館。針灸館按針灸發展的歷史主線,以重要人物為線索,系統地梳理針灸海內外傳播歷程,形象地呈現針灸發展概貌。中醫養生館從歷史篇、理論篇、方法篇、嶺南篇與體驗篇,系統展示我國傳統中醫養生體系。

看點五:「藥王山」栽種2200多種中草藥

與博物館同步的室外展區有「中醫藥文化廣場」「嶺南名醫壁」「醫聖張仲景雕像」「藥王山」「時珍山」「榕園」「同心園」「《神農本草經》摘要園」以及「香樟路」等6條葯化綠化道,大大豐富了博物館遊覽觀光點。

「藥王山」中藥種植園區栽種中草藥2200多種,遊客可在園區認識鮮活的中草藥;嶺南名醫壁是以嶺南文化和嶺南醫藥特色為背景、長達100米的紅砂岩嶺南名醫文化長牆,展現晉代以來在嶺南醫學史最具影響的10位醫家的風貌和學術成就。

升級新增功能分區

方便觀眾參觀學習

歷經一年的閉館整體提升改造,在建館16周年之際,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正式開館,整體提升後的廣東中醫藥博物館煥然一新。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館長藍韶清介紹,整體提升改造以後,整個博物館全面兼顧中醫和中藥,同時將中醫藥的通史與嶺南地域結合,分區布局更全面清晰,更加有利於普通觀眾參觀體驗。

記者了解到,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每周一到周六開館,市民朋友可通過其官網及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預約,在嚴格遵循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前提下入館參觀。

據悉,廣東中醫藥博物館成立於2006年,是為落實廣東建設「中醫藥強省」戰略,經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的正處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其前身為廣州中醫藥大學中國傳統醫藥文化博物館,由中藥標本中心(始建於1956年)和醫史館(始建於1996年)整合而成。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是該館建設奠基者。

名片

廣東中醫藥博物館以收藏中醫藥文物、珍稀中藥標本,突出嶺南中醫藥文化為館藏特色。

館藏中醫藥文物、文獻、中藥標本2萬餘件(套),5931件藏品納入國家文物局數據庫。

6個主題展館:醫史館、中藥館、針灸養生館、嶺南醫學館、嶺南中藥館、廣州中醫藥大學校史館。

1個「中藥水晶宮」嶺南中草藥液浸標本展區。

2個科普互動體驗區。

室外有「藥王山」中草藥種植園區、嶺南名醫壁、中醫藥文化廣場等遊覽觀光區。

健康分類資訊推薦

新版「健康素養66條」新增了哪些要點? - 天天要聞

新版「健康素養66條」新增了哪些要點?

為進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國家衛生健康委對《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年版)》進行修訂,形成了《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24年版)》。2024年6月是首個全民健康素養宣傳月,主題是 提
為何天一熱,反而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 - 天天要聞

為何天一熱,反而是慢性支氣管炎高發期?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每天給您分享專業的醫學科普知識,幫助您及其家人提高健康生活品質,感謝您的支持!隨着天氣越來越熱,中國大部分地區迎來了盛夏的炎熱季節。此時,許多人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頻繁出現呼吸道問題,尤其是慢性支氣管炎。
萬山區開展健康敲門行動 守護失能老人健康 - 天天要聞

萬山區開展健康敲門行動 守護失能老人健康

「真的太感謝你們了,專門上門來服務,讓我們免去了去醫院來回奔波的困難。」近日,仁山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簽約醫生來到失能老人周安貴家中,為老人進行血糖血壓測量、四肢運動功能等健康檢查後,家屬連連道謝。
此物劇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進ICU! - 天天要聞

此物劇毒!一家五口全中招,2人進ICU!

一句開不了口的「我喜歡你」普通人會改口說:「我想你了」文藝青年最愛說:「今夜月色真美」廣東人則會說:「我煲咗湯俾你」▲圖源:聊廣場說到廣東人對煲湯的追求那可謂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能拿去煲湯就絕不放過……▲圖源:深圳粵TV各式各樣的中藥材更是廣東人的心頭好不過湯可以每天喝藥材可不能隨便放最近就有一家...
這個集市帶你揭秘中醫養生秘籍 - 天天要聞

這個集市帶你揭秘中醫養生秘籍

為迎接「七一」到來,近日楊浦區中醫醫院聯合大橋街道共同舉辦「『杏』福市集·寶地健康行」主題活動,讓市民近距離接觸中醫、了解中醫、感受中醫的魅力。認識生活中的「仙草」,學習內功心法和葵花點穴手,體驗神奇小丸子……互聯寶地楊浦園內,設置了健康市集和健康體驗兩大板塊,為市民提供沉浸式的中醫文化體驗。楊浦區...
為什麼我堅持不吃西瓜?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我堅持不吃西瓜?

烈日炎炎的夏天,西瓜是很多人的最愛。特別是冰箱里拿出來的冰鎮西瓜,吃起來別提多爽口了。但是,我卻不怎麼愛吃西瓜。我已經有五六年不吃西瓜了。不是不想吃,是不能吃。西瓜富含維生素和葡萄糖、氨基酸等多種物質,性寒涼,特別適合解暑用。但我只要吃了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