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社會患有「鏡子綜合症」或者說「容貌焦慮症」的人比想像的更多。這種「疾病」的主要特徵之一是整天照鏡子,不能容忍自己身上的任何缺點,而在挖空心思使自己變得更迷人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心理問題,亦或是表現為對自己的容貌不自信,與他人見面時感到緊張、焦慮不安、注意力難以集中、易受干擾,但若是通過文字、語音等「看不到臉」的方式進行社交時,則通常不會產生不適感。
嚴重者在與他人面對面交談時,容易出現不敢直視他人、低頭、局促、手指不自覺地扣抓、出汗、臉紅或蒼白、身體和聲音顫抖等癥狀,甚至產生迴避行為。這種「癥狀」會導致很多現代疾病,如厭食症、貪食症、過度鍛煉症、或沉迷於整形等等。儘管極端的後果很少發生,但很多人會在照鏡子時產生一種心理衝突,儘管其外表並不醜陋,但他們覺得自己比別人都難看。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很多年輕人會將自己的照片上傳網上被人評頭論足,有時就會造成被評說者的沮喪、焦慮和飲食失調。這些現象都會給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損害。
一、成因
人格基礎:此類人群自身較為敏感、多愁善感,容易情緒化地思考問題,也更為憂慮、內向;
社會心理因素:隨着醫療美容的發展,以及日常社交中不斷地放大顏值的作用,刺激人們更重視自身的容貌,以至於不斷放大內心的焦慮。
二、如何改善
1.健康教育:先讓「患者」明白這種癥狀的性質,對焦慮形成正確的認知,以避免進一步加重焦慮情緒。然後,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評估,幫助患者改變不良認知並進行認知重建;這種焦慮情緒,是社會體格焦慮的擴大化,即個人擔心他人對自我體型或體格負面評價所產生的心理反應。
2.接納不完美:每個人的容貌獨一無二,也並非十全十美,同時容貌並不代表一切,應積極地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容貌焦慮者對自我容貌認知與實際容貌存在差異,可以通過朋友的認可與積極的心理暗示緩解焦慮。
3.反應性預防:主要體現在生活中,如果忍不住頻繁照鏡子時,可以下意識控制此種行為。同時當內心又將自己的容貌與他人比較時,應及時中斷此類想法並轉移注意力,想一想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減少自己過度關注容貌的一些動作,將注意力放到其他有意義的事情上,如學習一門新技能。
此外,也要認識到自己其實比自己想像的更好看,可以多關注自身長得好看的地方,不要過於糾結缺點。
如果容貌焦慮情緒較為嚴重,導致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思維遲緩、自責自罪、睡眠障礙等癥狀,則表明可能存在抑鬱障礙,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並積極進行針對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