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焦慮症強迫症導致人格改變,是馴化思維的結果,要學會...

從心理層面來說,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都會經歷漫長的思維馴化過程。由此被馴化後的思維模式導致刻板的條件反射,形成行為方式跟認知方式,經年累月下沉到潛意識層面,逐步滲透並影響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對人生的態度以及對價值的取向,導致抑鬱性人格跟焦慮性人格。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繩鋸木斷也非一日之功。要想通過剎那間的頓悟來獲得療愈,這是頭腦設想的理想化狀態。所以王陽明先生提倡"事上磨",要在當下的生活當中不斷的創造新的體驗,重新馴化頭腦思維。

換句話說,不再刻板地鑽牛角尖,不只執着於某一刻板的思維模式不放,而是允許更多的思維模式湧進自己的頭腦,來看待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這個過程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在具體的事情上不斷地去磨礪自己,形成新的習慣。這樣就可以用新的習慣去取代舊的習慣跟條件反射,從而培養從上而下的精神協調性以及頭腦的可塑性。

習慣的改變必須要帶有意識的行動才能達成,有意識的行動才能夠重新建立大腦之間的神經元鏈接,它同樣也是跟這個世界的連接通路。事上磨的核心就是要行動,是要有意識的行動。行動沒有錯誤跟正確之分,只有意識跟無意識之分。有意識的行動都是出自自己內在的主觀能動性,無意識的行動出自於頭腦思維慾望所塑造的夢境。

意識療法認為當開始深入地活在當下時,新的習慣就會建立起來。當早晨起來刷牙的時候,仔細去感覺口腔里的溫度、牙膏的味道以及牙刷接觸牙齒的觸感、水流的聲音,就會把意識從頭腦思維層面分配到當下的行為上來,就不會困守在頭腦當中。

將類似從來習以為常的行為納入到意識,就能夠感覺到自我的存在,回歸自我的意識,回歸當下的意識,就能夠知道是誰在主宰着身體,是誰在支配着身體。就從之前的渾渾噩噩的狀態醒來,頭腦就還原成就自我的工具,不再成為心身的主宰。

隨着時間的推移,新的思維模式就會在這個過程當中得以建立起來。有意識的行動才能夠幫助身體跟頭腦達成心身合一,幫助行為跟思想達成知行合一,幫助跟世界達成天人合一。

生命當中有無限的意識層次,宇宙也有無盡的意識維度,萬物流轉不息,心靈在意識當中次第花開。

更多的事上磨的內容可以參詳了凡心療愈專欄,一經訂閱永久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