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心醫話 | 抑鬱情緒與抑鬱症的區別

醫學指導: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艷教授

現今社會, 「抑鬱」越來越廣泛地被社會關注,常常就從人們談論中、網絡上聽到或看到「抑鬱」「抑鬱症」「自殺」等字眼,有的人開玩笑似地抱怨「我最近抑鬱了」,詢問原因對方可能只是因為工作壓力大,加班熬夜,疲勞而致興緻不高,不想說話和吃飯;也有的人因為家庭成員之間生活習慣、養育理念不同互相不愉快;又或有人因為生活工作壓力大,出現持續性的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精力不足,也可能在感染新冠後,感到抑鬱情緒莫名出現或加重……

聽起來,這些反應有的是正常情緒反應,有的是因生活應激產生的情緒反應,有的是疾病狀態。那麼,「抑鬱」是一種正常情緒嗎?「抑鬱情緒」與「抑鬱症」又是什麼關係呢?

平時大家常說的「抑鬱症」,在醫學上統稱為抑鬱障礙。抑鬱障礙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情緒低落、興趣下降、精力不足、自罪自責、食慾及體重下降,甚至有自殺念頭)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類心境障礙,是一組疾病癥狀的總稱。而抑鬱情緒往往只指一種情緒狀態。

患者或家屬常常問:「我最近不開心,什麼事情都不想做,這算抑鬱情緒還是抑鬱症呢?」

醫生答:區分是情緒還是疾病可以從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對社會生活功能影響、專業意見等方面進行判斷:

(1)癥狀嚴重程度,抑鬱情緒的嚴重程度往往比抑鬱症要輕,人們可以耐受這個情緒,但抑鬱症患者為抑鬱感到痛苦;

(2)持續時間,抑鬱情緒的時長較短,是一過性的情緒表現,可自行恢復,而抑鬱症持續時間至少兩周,越來越重;

(3)對社會生活功能的影響,抑鬱情緒對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功能影響不明顯,而抑鬱症往往讓人無法進行正常工作學習;

(4)專業意見,識別抑鬱情緒後,如果能夠及時進行關注和調整,絕大部分會在短期內緩解。

簡而言之,人人皆可有抑鬱狀態,但非人人皆患抑鬱症。最後確診是否患抑鬱症,需要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就診,由精神專科醫生來明確診斷。

醫學指導:李艷,教授,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主任中醫師,國家2級心理諮詢師。現為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主任。獲得廣東省傑出青年中醫藥人才稱號,廣東省中醫院青年名中醫、羊城好醫生稱號。現任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睡眠心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心身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臨床醫學學會臨床心身醫學和心理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

師承北京廣安門名中醫仝小林教授、陝西中醫學院張學文教授、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河南中醫學院李發枝教授,在中醫學術和醫德醫技方面深受名老中醫熏陶。在多年的臨床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傷寒六經」「脾胃論」為主的中醫理論指導體系,尤其擅長運用「傷寒六經辨證」「脾胃論」相關理論指導治療焦慮障礙、抑鬱發作、睡眠障礙、驚恐障礙雙相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關疾病。

接受過系統精神分析、認知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婚姻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治療等各流派心理治療專業培訓,靈活採用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家庭系統排列、沙盤遊戲、情志相勝療法等多種療法,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抑鬱發作、各類神經症、人際關係困難,青少年情緒行為障礙、婚姻家庭關係異常、親子關係異常、職業適應困難等各類心理障礙。

出診時間:周一、三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門診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廣東省中醫院大德路總院西區五樓特需門診)。

本期作者

楊玲玲

副研究員、主治醫師、中級心理治療師。

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師從中國科學院仝小林院士;博士研究生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主攻抑鬱、焦慮及失眠相關研究。

臨床擅長:中西醫結合心理治療診治抑鬱症,焦慮症,失眠和心身障礙,以及疾病康復與藥物副反應的中醫綜合干預。

出診時間:周二全天、周三上午、周四上午。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簡介

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成立於2005年,建科14年來,發展迅速,診療病種全,綜合服務能力強,全國影響力大。專科目前擁有臨床醫生9人,心理治療師3人,年門診人次超過30000,純中醫藥治療率接近95%,有效率達80%以上。

心理睡眠專科針對病種涉及各類睡眠障礙、精神障礙、心理障礙及一些疑難雜症。並調整人際關係不良、親子關係異常、學習障礙、青少年適應障礙、婚姻關係異常等。

科室臨床診療過程重視軀體治療以及心理治療,根據個體需要,治療方案高度個體化。有選擇性結合中藥湯劑、針灸、心理治療、物理治療。開展個人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睡眠認知行為治療、催眠療法、沙盤治療、針灸等特色療法,臨床療效顯著,中醫特色突出。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心理睡眠專科 楊玲玲

執行編輯:竹心有天

審核校對:庄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