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障礙患者家庭護理二三事

文/楊立菊

老李被診斷為抑鬱症有半年多了,病情時好時壞,他的妻子感覺每天如履薄冰,「我管他不行,不管他也不行,有時候他還說活着沒意思,誰都不理。我們小區前一陣就有一個人半夜從9樓跳下去了,聽說也是這個病,這叫我如何是好呀? 」。確實,家庭成員生病,家人也非常辛苦和煎熬。

因此作為一名有二十多年經驗的精神專科從業者,我想給抑鬱障礙患者的家屬較全面的護理指導,減少抑鬱障礙所造成不良事件的發生,讓家屬在家庭護理患者過程中有所參照。

作為家庭護理者的角色,抑鬱障礙的基礎知識您了解多少?

抑鬱障礙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之一,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與環境不相稱的情緒低落以至於悲痛欲絕,嚴重者可以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部分患者存在自傷、自殺行為並因此死亡。

抑鬱症複發率高達50%~85%,目前倡導全病程治療。全病程治療策略分為急性期治療、鞏固期治療和維持期治療。

● 急性期治療(8~12周):控制癥狀。

● 鞏固期治療(4~9個月):在此期間患者病情不穩定,複發風險較大,應繼續使用對急性期治療有效的藥物。

● 維持期治療:維持治療時間的研究尚不充分,一般傾向為2~3年。

急性期患者居家護理要點

抑鬱症發作急性期是一座隨時可以爆發的火山,此時要注意病人攻擊、自傷自殺等行為發生。患者常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拒絕一切外部干擾,不語、不動、不交流,很輕的關門聲都可以讓他焦躁不安;雖然感覺口渴,但是床邊觸手可及的一杯水都懶得去拿;有人整日僵立窗前或是家中某個角落發呆發愣,讓家人不知所措,那麼這個時候作為家庭護理者的我們該做好什麼呢?

1和睦的家庭氛圍:家人爭吵對病人的情緒有極大害處。患者對家人之間不睦比較敏感,家人對病人的態度也直接關係到患者的病情好壞,預後的結果。患者最親近的人對病情的影響最大,家人的疏遠甚至「敵對」,將給患者以劣性刺激,也容易因此受到病人的攻擊。此時期勸阻親友最好不要頻繁探視。

2安全溫馨的環境設施:無攻擊行為的患者,最好同親人住在一起,不獨居。居住在二層以上樓房的要為窗戶安裝防護欄。檢查電源設施,盡量不要放到病人能摸到的位置。妥善收納危險品,諸如:打火機、玻璃製品、繩索、易燃品、刀剪、鉗錘、劇毒藥品等,不要放在能直接刺激患者感官的地方或容易拿取的位置。避免噪音,遠離激發患者情緒波動的外部因素,保持室內適宜的溫度、濕度和清潔。居室內力求整潔、大方,根據患者喜好進行布置,擺放其喜歡的花和裝飾物。

3家庭基礎護理方面:飲食方面要注意營養均衡。多準備一些符合患者口味的餐食、水果。保證每日營養供給,睡前可以喝適量的牛奶,聽一些催眠的音樂輔助入眠,不提供讓病人興奮的咖啡、飲料、濃茶,不看刺激性電視節目、電影。觀察患者用藥後的副反應,關注大小便情況。適度提醒患者做好個人衛生,不急躁,不強迫。

4溝通方面:家屬要容忍患者可能出現的錯誤言行,只要不過激,就讓其發泄,不要過多去干涉和評判,認真傾聽、不要流露出敷衍的態度。當患者拒絕溝通時,不要強迫他和你說心裏的話,只需默默地陪伴和提供無微不至的關懷。杜絕說一些刺激病人的話語,對有明顯誘因的病人,要避免「誘發因素」的再度刺激。正確的家人陪伴方法是患者「逃離苦海」的「救生衣」。如果家屬實在感覺到自己溝通方面有亟待解決的問題可以,及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5安全合理用藥:藥物由家屬保管,確保服藥到胃,警惕藏葯,服藥依從性差並有自殺傾向的患者要及時聯繫醫生就診,防止發生意外。遵醫囑服藥,抑鬱症用藥是非常嚴謹的,因為藥物需要達到一定的血液濃度才能起效,按時按量服藥是維持血液濃度峰值的一個關鍵。

鞏固期與緩解期患者居家護理要點

堅持服藥,督促患者進行自我調整,情緒自我調整和自我監測是防止抑鬱障礙複發的鎧甲

◆ 抑鬱症患者要學會主動對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方式進行適當調整。這個時期不要過分照顧,什麼都不叫他做反而會損傷他的自尊心,產生自卑感,對康復無益。

◆ 定期找專業的醫生進行心理治療,幫助患者處理認知上的錯誤和童年的創傷以及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並跟醫生學會應對壓力的簡單易行的方法,比如觀念調整、壓力管理、森田療法、正念、呼吸功能訓練等,這些方法都會幫助患者擺脫焦慮、抑鬱情緒,緩解壓力。

◆ 鼓勵社交,幫助其恢復基本的社會功能。家人適當的讚美與認可,對患者是一種精神上的鼓舞和滿足。隨時掌握其思想動態,一般抑鬱症好轉時大致要經歷三個階段,即睡眠、飲食、思維改善。

◆ 有意識地避免緊張刺激的活動,合理的運動可以分泌足夠量的多巴胺穩定低落的情緒,看愉悅的電影,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可以發泄負面情緒,愉悅生活氛圍。

◆ 培養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是情緒穩定的基礎。

◆ 督促患者應定期對抑鬱的嚴重程度進行自我測試,以便了解病情輕重。如有異常應儘快就診。

◆ 堅持服藥,患者服藥後出現表情獃滯、反應遲鈍、動作遲緩等副反應就認為藥物把人吃「傻」了,或者認為長期服藥會產生依賴,因此家屬擅自停葯減葯,這種想法、做法是極端錯誤的。家屬發現服藥副反應時要隨時諮詢專業醫生應對,擅自停葯、減藥行為會導致病情的反覆,讓病人對自己的康復失去信心,加重悲觀情緒。

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堅定信念重塑幸福新生活

抑鬱障礙需要通過科學、系統的治療才會緩解。家屬對患者要不放棄、不拋棄、接受現實。有研究顯示,抑鬱症患者家屬是被忽略的抑鬱症發病高危人群,很多家屬表面堅強、卻已心力憔悴,出現焦慮、抑鬱情緒。因此在照顧患者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精神內耗,發現自己情緒有問題時要爭取家屬援助,把照顧患者的重擔先放一放,休整一下,以便今後以更好的狀態來照顧患者。抑鬱障礙的病因複雜,去除病因也需要多種因素配合,要定期陪患者就診,隨時向醫生告知病情變化,便於醫生及時調整藥物治療量,配合醫生做好家庭心理輔導,有條不紊、循序漸進地陪伴患者走出人生的至暗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