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正確認識壓力:面對壓力的表現有哪些?你屬於哪一種?

  • 在上學的時候,不寫作業是常有的事,但不同的學生應對老師檢查作業就會有不同的表現:有些會表現出很坦然,就是忘記了;有一些人會撒謊,說作業丟在家裡了;還有一些人會感覺羞愧,不知道如何辦才好……

這些都是面對外在給我們的壓力時,我們常見的表現,那今天我就來說說,心理學家把我們的反應都歸為了哪幾類


歷年來,心理學家對壓力的研究各種各樣,直到20世紀初,科學家逐漸達成了共識:在壓力反應中,大腦的反應和意識的產生有密切關係

意識是很複雜的,不同流派的心理學也表達出不同的觀點,其中最著名的理論是佛洛依德所提出的自我理論,他認為,人與生俱來的會持續感受到壓力,而應對壓力的策略就是防禦機制,那我們有哪些防禦機制呢?

一、拒絕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否認現實情況

當我們面對威脅的時候,會否認現實情況,並堅信自己的行為沒有錯。

比如,你工作上出現了失誤,同事指責你,說是因為你上班時間玩遊戲才會導致的,你會立刻矢口否認,而事實上,你的確是執行任務時打遊戲了


又或者,孩子在吃飯的時候食欲不振,大人批評說他偷吃了零食,孩子往往也會立刻否認

二、 把刺激壓抑在潛意識,表面上看起來很正常

當我們遇到非常痛苦的事的時候,我們的意識為了保護我們,會自動屏蔽掉這些記憶,這些事件它可能會被存放於潛意識中,這也是我們常見得創傷性後遺症 PTSD 患者的典型癥狀


比如,有些兒童在目睹一些血腥事件發生的時候,會出現嚇傻了的癥狀,同時這段記憶會被屏蔽,面對這種壓力疾病,催眠治療是一種常見治療方式

三、 把意識投射到外在因素上

當我們面對質疑的時候,常常會把原因歸結到外部事物,簡單地來說,就是把外部指向自己的威脅轉移到其它目的上,達到為自己脫身的目的


比如:早上上班遲到了,會辯解說交通擁擠;當考試失敗了,歸咎於老師複習時劃錯了重點等等

四、通過對事件的重新解讀,從而合理化一些不合理的現象

這種情況一般就是為了讓自己感覺好一點

比如說面對應聘失敗,我們會認為今年競爭過於激烈,獲得職位的人都比我年齡大,這樣一想,合理化就像濾鏡一樣,讓痛苦的變得不那麼痛苦

五、轉移替代,把情緒發泄到與此無關的人或者事上

著名的「踢貓效應」就是很好的例子,當外部給我們很多壓力時,我們就會把這些負面感受轉移到其他地方


比如:我們在工作上被領導批評了,我們會偽裝的很從容,但回到家以後,就會對自己最親密的人發脾氣,搞的家人不知所措,這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吃火藥了

是的,吃了別人的火藥,對着無辜的人噴火

以上就是表現就是我們面對壓力的防禦機制,是不是很常見?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就能理解為什麼家人下班以後會無緣無故地發脾氣?還有哪些行為你覺得也是防禦機制的一種呢?你覺得你屬於哪一種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關注我,我是靈兒,不斷分享知識的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