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着,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抑鬱患者,6、7歲的孩子會抑鬱,80、90歲的老人也會抑鬱。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抑鬱症已成為全球常見疾病,全球有超過3.5億人罹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為18%。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鬱症。
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抑鬱症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全國抑鬱症患者超9500萬。我國每年大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鬱症。
早前有專家預計,抑鬱症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
抑鬱症並不是我們通常經歷的壞情緒。然而,當人們面對負面情緒,往往傾向於將其壓抑在內心。
中國網民抑鬱症調查報告顯示,當情緒長期低落時,47%的人選擇獨自一人默默忍受,將負面情緒壓抑在內心。而這種情感壓抑,往往會致使人們陷入抑鬱狀態,甚至引發抑鬱障礙。
今天我們就想和大家談談關於抑鬱症的四大真相。
抑鬱症不僅僅是情緒發作
對於抑鬱症而言,低落、不開心,只是疾病下的一種癥狀表現而已。抑鬱症典型的「三低」癥狀包括情感、思維、行為三大癥狀群,它們都是抑鬱症的基本癥狀。
患者會感到思考能力比以前「笨」多了,「腦子就像一部生鏽的機器,開動很困難」。精神運動方面,患者會感到持續性的精力不足,不想說話,語音低沉緩慢,行動減少,不想動,甚至懶於梳洗打扮。
在情緒低落的基礎上,抑鬱症患者會出現各系統的不適。運動系統出現持續的疲乏無力,精力不足;呼吸系統出現咳嗽,哮喘,氣短,氣緊;循環系統出現胸悶心慌,心悸;免疫系統出現抵抗力下降;神經系統出現失眠或睡眠過多,頭痛,頭暈,記憶差,注意力難以集中,思考困難;消化系統出現口中無味,噁心,腹脹,大便次數多,食慾下降,體重減輕;泌尿系統出現小便次數增多,尿急;生殖系統出現陽痿,閉經,性慾下降。有的患者還出現各種慢性軀體疼痛(牙齒痛、頸項痛、背痛、腹痛、腰痛、關節痛等)。
樂觀的人也會得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可發生於任何一個人,不論地位、種族、年齡、性別、婚姻狀況或文化程度如何。「愛笑」「樂觀」並不能保護一個人不得抑鬱症。目前沒有研究發現,笑或者樂觀的人更少得抑鬱。
有資料表明,約1/5 的人一生中會出現中等程度或嚴重的抑鬱,其中女性比男性多2~ 3倍,幾乎1/4 的女性罹患抑鬱症。與此相對,男性僅1/10,但男性自殺的危險更高。專家們認為,如果並考慮輕度的、未被診斷的抑鬱症,則具有抑鬱癥狀的女性會更多。重度及複發的抑鬱患者中男女數量相似。
抑鬱症可以不吃藥,但不能不治療
確診抑鬱症後,醫生會評估患者的病情及經濟狀況,建議接受心理治療、服藥或者在服藥的基礎上接受心理治療。
如果實在不想吃藥,可以勇敢地把這個顧慮表達出來,或許還能告訴你一些服藥之外的治療選項,比如經顱磁刺激、認知行為療法等等。
總之,改變的方法有很多,唯獨不建議做的,就是什麼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變治療方案,等它自己好。
抑鬱症不一定會導致自殺
抑鬱症的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心情壓抑、沮喪、憂傷,不願與外界接觸,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對生活絕望、迷茫、沒有目標,所以患者時常感覺生活沒有意思。若長期的精神、心理、環境因素刺激,超過患者所能承受的心理負荷,患者才會有輕生的念頭,甚至是行為。
關注健醫園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內容摘自《抑鬱焦慮防治必讀》 主編:劉泰 何乾超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