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未城朝雨,用文字表達我對生活的態度。
要減少犯罪的數量,社會該怎麼做?
阿德勒確信個體心理學已經告訴了人們如何改變每一個罪犯。
但是,請想想看,如果要找出每一個罪犯並給他們一個一個去矯治,來改變他們的生活樣式,這是一件多麼艱巨的工作!
很不幸的是,在我們的文化里,大部分人在自身面對的困難超過某一限度後,他合作的能力就蕩然無存了。這樣的結果便是;在經濟蕭條的時代,犯罪案件大量增加。
阿德勒相信,假如人們要用這種方式來消滅犯罪,則要矯治的人就佔了人類種族的一大部分。阿德勒也斷言,人們不可能立竿見影地把每一個罪犯或潛在的罪犯都改造成循規蹈矩的人。然而,人們還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
即使不能改變每一個罪犯,人們也能夠採取某些措施,來減輕自身力量不足以應付生活問題的那些人的負擔。例如關於失業和缺乏職業訓練等問題,人們應該想方設法使每個願意工作的人都能獲得職業。這是使大部分人不致於喪失最後的合作能力的唯一辦法。
毋庸置疑,如果能做到這一點,犯罪案件必然會減少。不知道這個時代是否能夠使人們不再受經濟問題的困擾,但是人們應該朝這個方向努力邁進。人們還應該給予孩子較好的職業訓練,以使他們能夠妥善地面對生活,並擁有較大的活動空間。
在這方面,其實已經有了相當的成績,人們該做的,只是再加強努力而已。雖然阿德勒不相信人們可能對每一個罪犯施予個別矯治,但人們卻能通過集體矯治來幫助他們。
比方說,人們可以和許多罪犯一起討論社會問題,正如我們在這裡討論這些問題一樣。人們可以問一些問題讓他們來回答,應該打開他們的心靈之窗,使他們從迷夢中覺醒過來;應該使他們擺脫他對世界的錯誤的個人解釋,以及擺脫他們對自己能力的過分低估;應該教他們不要限制自己的發展,並消除他們對必須面臨的情境和社會問題的恐懼。
阿德勒斷言,從這一類的集體矯治中,人們一定能獲得巨大的成果。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還應該消除讓罪犯或窮人看作是挑戰的每一件事物。
如果社會上貧富懸殊太大,貧窮的人必然會憤恨不平,並躍躍欲試。因此,人們應該剷除奢靡浮華的風氣,只讓少數人坐擁巨富、日耗千金是不應該的。在矯治落後兒童和問題兒童時,人們發現,用考驗他們力量的方式來向他們挑戰是完全沒有用的。
因為當他們以為自己是在和環境作戰時,他們便會堅持自己的態度而不肯妥協。罪犯也是如此。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可以看到,警察、法官,甚至是我們制定的法律,都在向罪犯挑戰,這引起了他們的憤恨之心。
威嚇是沒有什麼用的,假如我們冷靜一點,不提罪犯的姓名,也不公布他們的事迹,那麼情況可能會好得多。這種態度是需要改變了,我們不該還是認為採取嚴厲制裁或柔和政策就能夠改變罪犯,罪犯只有在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處境時,才會發生改變。
當然,人們必須宅心仁厚,不要以為嚴刑峻法就能夠嚇住他們。阿德勒說過,嚴刑峻法只會增加這場競賽的刺激性,即使罪犯坐上了電椅,他們也只會為自己行事不慎而感到遺憾。阿德勒認為,至少有40%以上的罪犯逃過了警探的耳目,這件事實無疑會助長他們的氣焰。
犯了罪而未被發現,這等於是給他們增加經驗。關於這些,有一部分人們已經提出了改進措施,而且也在朝着正確的方向努力。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不管是在監獄中還是在出獄後,都不要羞辱犯人或向他挑戰。如果能夠找到適當的人選,我們寧可增加監督緩刑犯的官吏,不過這些官吏對社會問題和合作的重要性應當有確切的認識。
通過這些方法,人們可以做好許多事情。然而,人們仍然無法使犯罪的數量大大減少。幸好,還有一個非常實用而且非常成功的方法。假如我們能夠訓練我們的孩子,使之具有適當的合作能力,假如我們能發展他們對別人的興趣,那麼犯罪的數量便會大大減少,而且效果也指日可待。
這些孩子不容易受人利用或被人煽動,無論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什麼樣的麻煩或困難,他們對別人的興趣都不會喪失,他們和別人合作以及完滿地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都會比我們這一代人高。
大部分罪犯很早就開始自己的犯罪生涯了,他們通常從青春期就開始犯罪,15歲和28歲之間的青年犯罪案件是最多的。因此,我們的努力很快便能見到成效。
不僅如此,阿德勒斷言,教養良好的孩子也會影響他們的整個家庭生活。獨立、樂觀、高瞻遠矚,而且發展良好的兒子是父母最大的安慰和幫手。合作的精神很快就會遍及全世界,而人類的整個社會風氣也會提升至較高的水準。
在我們影響孩子的同時,我們也影響了父母和教師。剩下來的唯一問題是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最佳的下手方式,以及用什麼方法來訓練兒童,讓他們能面對日後生活和工作的問題。我們該訓練所有的父母嗎?不是的,這個方案並不能帶給我們多大的希望。
父母是很難被我們掌控的,最需要訓練的父母都是最不願意和我們見面的父母。我們無法接近他們,因此我們必須另覓他法。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把所有的兒童都集中起來,看着他們成長,並終日監視着他們?這個方案似乎也好不了多少。
事實上,有一個切實可行,又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可以利用教師作為推進社會進步的動力,我們可以訓練教師來糾正兒童在家庭中養成的錯誤,並發展他們的社會興趣,使之擴展到別人身上,這是學校自然的發展方向。
由於家庭無法教給孩子應付日後生活中所有問題的方法,人類才設立了學校,以作為家庭的延伸。我們為什麼不利用學校來增強人們的社交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孩子們對人類的幸福更感興趣呢?
簡而言之,我們在現代文化中所享受的各種成果,是許多人奉獻出自己力量的結果。假如個人不合作,對別人不感興趣,而且也不想對團體有所貢獻,他們的生活必然是一片荒蕪,他們身後也不會留下一絲痕迹。
只有奉獻過的人,他們的成就才會被保留下來。他們的精神會持續下去,萬古長存。如果我們以此來教導兒童,他們自然會喜歡合作。
當他們面臨困難時,他們也不會示弱。
他們有足夠的力量來面對最困難的問題,並以符合眾人利益的方式來解決它們。
本文作者: 未城朝雨,一個步履不停的寫字人,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