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況
樂樂是一位生理年齡5歲半,發展年齡4歲半的男孩,認知、感知覺、動作、語言領域發展基本與發展年齡相符,較差的是社會性。在社會性領域孩子處於37-42月。孩子非常喜歡小汽車,和媽媽的情感依戀十分親密,之前小朋友嘗試過上幼兒園。
二、問題描述
幼兒分離焦慮非常嚴重,剛開始入園與媽媽分開時撕心裂肺的哭鬧,必須由老師抱上樓,進教室後斷斷續續哭鬧時間可持續一小時。幼兒新到幼兒園,不熟悉老師和小朋友,對新環境不適應,缺乏安全感。
入園後媽媽比較擔心孩子情緒,在幼兒園逗留時間長,要等老師帶孩子上樓後才離開。媽媽描述幼兒有過一年的幼兒園學習經歷,當時在幼兒園的一年時間裏,每天都是哭鬧的,曾經那段幼兒可能在幼兒園不愉快的經歷現在對讓孩子十分排斥幼兒園。
三、目標行為
孩子和媽媽分開之後在老師的安撫下能儘快平復自己的情緒參與到班級的活動中來。
四、干預過程
1.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和人員,減少對幼兒園的未知和恐懼。
第一周帶領幼兒參觀幼兒園的所有區域,增加對幼兒園的了解,其次通過故事告知幼兒關於幼兒園的一日流程,早上要到幼兒園,中午在幼兒園吃飯午休,下午吃飯後放學就可以回家,再者從認知上幫助幼兒增加對周時間和日時間的觀念,教會孩子一周有七天,周一到周五要上課,周六和周日休息,孩子掌握周概念後能理解哪天上學哪天休息,情緒有一定好轉。
2.取得家長配合
幼兒曾經有過一年獨自上幼兒園的經歷,一年時間裏每天早上是全家最害怕的時間,每個人使勁渾身解數勸說誘導,希望可以順利送幼兒入園,所以在後面的溝通中,告知家長幼兒已經了解時間,上學前告知幼兒今天周幾,放學後就可以回家了,其次讓送幼兒入園的家長送到後立即離開,不要在幼兒園逗留,以免增加幼兒的哭鬧時間,在家長的配合下,幼兒的看到家長離開後哭鬧時間有縮短。
3.建立夥伴關係
在幼兒所在班級里為幼兒找到了兩個非常有愛心和耐心的小男生作為幼兒的夥伴,在老師引導下兩名小夥伴很關照幼兒,不管是上課還是活動他們都會帶領幼兒一起參與,幼兒感受到了來自小夥伴的快樂,每天還會和小夥伴們比賽明天誰會來的早,第二天幼兒來的早的時候小夥伴們都會給與誇獎,老師也會獎勵代幣,幼兒入院後哭鬧時間明顯縮短。
4.每天給孩子帶上安撫物,讓安撫物陪伴幼兒度過這段時間。
孩子很喜歡小汽車,在每天接孩子的時候老師提前準備好,拿着小汽車去接小朋友,當小朋友拿着小汽車的時候情緒能得到一定的安撫和緩解,這時再去轉換孩子注意力相對而言要簡單一些。後面逐漸撤銷安撫物,正常入園。
六、干預結果
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幼兒哭鬧時間已明顯縮短,維持在三到五分鐘,經疏導後情緒也能很快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