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幸福公開課6-高期望導致低自尊?NO


1:高期望導致低自尊?

人們相信高期望自然會導致失望William James在19世紀寫下的公式,他說自尊=成功/期望。

比如我們假設我的期望是一個月掙4000美元,但實際上結果我一個月掙到了2000美元。根據William James的公式,我的自尊是0.5。另一方面,假設我的期望是一個月掙1500美元,而事實上我一個月掙了1500美元。根據這個公式,我的自尊,我的快樂水平是1。儘管我實際上掙得少了,我的自尊和我的快樂程度卻變高了,所以要降低你的期望。

其實不盡然,過去35年的研究發現,這個公式實際上是錯的

讓我們畫一張圖,橫坐標是時間,縱坐標是我的自尊水平和快樂水平.。讓我們從我的基礎水平開始,然後我參加了積極心理學的期中考試,我考得沒有我期望得好,我的自尊會發生什麼變化?我的幸福會發生什麼變化?當然它會下降,這很自然。但Daniel Gilbert有關有效預測的研究表明,很快我們又回到我們的基礎快樂水平

接着一個星期後,我又考了,比如說55號數學課的期中考試,我考得很好,比我期望的成績還要高,我的自尊和快樂曲線又會怎麼變化?它上升了,但是很快它又降下來。

如此反覆,在生活中的悲歡離合,不管我是得到了終身職位還是沒得到,不管我買彩票是中獎了還是輸錢了,在幸福的一個基礎水平上下起起伏伏

2:如何提高幸福的基礎水平

去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去面對意味着把自己置身於風險線上,不是要你在恐慌時冒險,而是在你放鬆時放手一搏,去承擔失敗的風險,去解決,去處理,去面對那些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比如參加戲劇試演,討論時說出未曾表述出的觀點,去你十分想去卻從沒去過的地方,去嘗試。原因如下:

1)自我知覺理論。比如如果我面對了,我嘗試了,那我就認為這是一個有勇氣的人,得到關於自己的結論就是我肯定有很高的自尊。我的自尊還有幸福水平,久而久之就會上升。雖然我們幸福仍然有起有落,但起伏是像斜線上升的,而不是在一條直線上或者平行線上徘徊。

2)一旦我們經歷失敗,我們會意識到那其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糟。我們腦中想像的失敗的痛苦,比實際的痛苦要多得多。當我們恢復後,就知道我能應付它,我一定是一個有適應能力的人。

3)努力去面對後會有更多的成功,學習失敗,或在失敗中學習,成功沒有其他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