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情緒鈍感力》,讓你擺脫敏感,輕鬆生活

小張和小雲是夫妻倆,結婚兩年了。年輕人不愛做飯,經常岀去吃。有時自己,有時跟同學同事。

有一次,小張來了一個外地的朋友,正趕上中午飯點,小張就給小雲發了一條信息:不回去吃飯了。兩個人就在外面邊吃邊聊。

晚上回去以後小雲就一直掛着臉,對小張也是愛搭不理的,小張哄了半天,小雲才說:你是不愛我了嗎?是我長的丑你怕我給你丟人嗎?你還是生我的氣了?…

小張哭笑不得,知道小雲多心了,連忙給她解釋,朋友順道來看他,待一兩個小時就得走,等不及小雲下班一起吃飯。

你有沒有遇到過像小雲這麼敏感的人?你也總是想東想西、患得患失嗎?你為什麼總是在意別人的想法?這是因為你過於過於敏感了。

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加藤諦三所寫的《情緒鈍感力》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心理學理論,來解讀人為什麼容易敏感和敏感的人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擺脫的辦法。

敏感的人會在內心反覆琢磨自己遇到的事情,很多人有受害者意識,他們渴望別人關心自己、表揚自己。如果得不到滿足,他們會憤怒,會想東想西,越想越離當初的實事越遠。敏感的人很多明明是對自己不滿,卻遷怒於身邊的人。

這樣的人所缺乏的正是鈍感力。

作者說:鈍感是一種才能,你會發現在各行各業取得成功的人們當中,很多人都能自如地收放他們的鈍感力。

鈍感力是一種能迅速忘掉不快的能力,具有鈍感力的人往往不畏失敗,摔倒了大不了爬起來繼續往前,對誤解、嘲諷和嫉妒毫不在乎。

如何擁有鈍感力,只要做好情緒的加減乘除

鈍感力並不是與我們遙不可及,它本來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學會情緒上的加減乘除,就同樣能擁有鈍感力。

加法,就是在情緒中增加正能量的東西,凡事往好的地方想,給生活加點「甜」;

減法,就事論事,不要多想,不要太玻璃心,去掉能給我們帶來負能量的壞情緒;

乘法,就是從自身出發,擺脫「求關注」的心態,強大自己的內心,別在意別人的想法;

除法,學會溝通,解除誤會,去掉影響我們生活中各種負面情緒,輕裝上陣,才能讓我們更加輕鬆應對生活。

當你擁有情緒鈍感力,當你對鈍感力能收放自如時,你就有了消除自我的、負面情緒的能力,具有了獨自面對生活的勇氣,不依賴任何人,不用求「關注」,你可以成為自己的太陽,向外散發正能量。這樣《情緒鈍感力》會轉化成動力,能讓你輕鬆地擺脫了敏感,輕鬆地生活!

#沐希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