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怎樣讓別人聽你的話技巧分享四——權威

影響力》是2006年5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影響力教父」,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全球知名的說服術與影響力研究權威[美] 羅伯特·西奧迪尼

該書從實踐技巧的角度,深度剖析影響力的邏輯、交換、說明、樹立榜樣、迴避、威脅等各要素,全方位地提高你影響他人的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影響力是用一種別人所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影響力又被解釋為戰略影響、印象管理、善於表現的能力、目標的說服力以及合作促成的影響力等。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如果我們能夠提高我們的影響力,那麼我工作就能更加順利地展開。那麼究竟如何提高影響力呢?接下來小強子就會對《影響力》這本書中介紹的提高影響力的技巧逐一介紹,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提高影響力的技巧四——權威

權威的研究——米爾拉格姆實驗

對於人們對於權威的服從的研究,最早來自於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也稱米爾格倫實驗。這個實驗表明正常人對權威的服從程度和普遍性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

事實上,在權威的影響下,成年人幾乎願意做任何事情。甚至很多情況下,只要正統的權威說了,其他本該考慮的事情就不相關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去看病,看完醫生都會告訴你,飲食清淡,多喝熱水,不喝酒。而我們呢,大多數都會遵從醫囑,尤其我們對這個病了解得越少就越聽醫生的話。我們甚至不會去關心「飲食清淡」這些話裏面的科學解釋是什麼。醫生對我們來說就是權威,我們聽醫生的准沒錯。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成年人的認知里,服從權威人士的命令,總能給我們一些實際的好處。於是我們就不再去思考,而是「按一下就播放」,不假思索地選擇相信權威。

權威的象徵是什麼?

研究發現,即使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權威,而只拿出權威的象徵,就能觸發我們的服從態度。

一、 頭銜

頭銜是最難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權威象徵。正常來說,要得到真正的頭銜,必須付出多年的艱苦努力。然而,也有人毫不費力地就給自己貼上了標籤,輕鬆得到了他人的自動順從。

拿之前一段時間吵得很火的陳春花事件來說。陳春花把自己和華為捆綁營銷,誇大自己對華為的貢獻,最後查下來,發現她的博士學位竟然都是有水分的。而陳春花這些營銷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為了有個頭銜,有了頭銜就能讓更多人信服她,而忽略她的才能本身,去謀取更多利益。

二、 衣着

假如一個警察,穿着便裝,在大街上要求你配合調查,你大概率會懷疑這個人的身份。而如果一個騙子,穿着警察的衣服,讓你配合調查,你估計八成會選擇相信。這就是衣着帶來的權威身份。

這讓我想起來之前網上一個視頻,一個小朋友,平常跟舅媽關係處得很好,很親。結果出去玩碰到舅媽穿着警察的衣服執勤,便嚇得哇哇大哭,死活不跟舅媽一起玩。舅媽還是那個舅媽,換了個衣服,就從可愛變成可怕了。

三、 身份標識

說起來衣着也是身份標識的一種,當然除了這種身份標識意外,還有首飾呀,包包啊,車子這些。

之前中央美院鄒雅琦假扮名媛白嫖21天的新聞事件,就是很好地體現。鄒雅琦假扮名媛的道具就是一個假的「愛馬仕」包包和一個18塊錢的假的寶石戒指。

怎麼樹立權威?

職場上,職權就代表了權威。但是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僅僅有職權已經不能支撐我們去樹立權威,甚至會激起很多人的強烈反抗。那麼除了職權,還有哪些能增強我們的權威呢?

一、 專業知識

疫情時代,出了很多這樣的典型。比如鍾南山院士和上海的張文宏,他們的權威並不來自於他們手裡的職權,而來自於他們的專業知識。

二、 可信賴感

假如一個人空有職權,而沒有可信賴感。那麼也會削弱這個人的權威。比如,我們常常說得「畫餅」。看似畫餅在一段時間內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可也極大地削弱了領導的權威。

再比如,近年來大家對什麼專家嗤之以鼻。就是因為之前很多不負責任的人發表的言論削弱了大家對專家的信賴感,導致了專家權威的喪失。

如何防範?

要保護自己免受權威影響力的負面影響,不妨問自己兩個問題: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這個專家說得是真話嗎?只要我們保持警惕,就能有效地避免受到權威的負面影響。

以上就是小強子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華為聲明:與陳春花教授無任何關係##央美女生假扮名媛白嫖21天做畢設#

#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