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忱:心理學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

當您走在街道上,看見角落堆了一包又一包的垃圾,但奇怪的是那邊根本沒有垃圾桶,也不是特別規划出來的垃圾堆放處,而且路人經過時,順手也把剛喝完的手搖杯丟在垃圾旁。這種積非成是的亂丟垃圾行為,就是受到破窗效應影響。

破窗效應:第一扇破窗背後真相

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oery),是由犯罪學家威爾遜(James Wilson)和凱林(George Kelling)提出的理論,表示一棟大樓,若有一扇窗戶破了,久久都無人理睬,接下來,將會有愈來愈多窗戶遭到破壞,甚至開始出現小偷和罪犯。

他們認為,「第一扇破窗」等同於「示範性的縱容」,間接給人一種無秩序、可以任意妄為的氛圍。

這就是為什麼在生活中,愈是髒亂的地方,愈容易有人亂丟垃圾;愈欠缺打掃的廁所,也愈容易有衛生紙散落在地面。

破窗效應與生活:你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會有什麼樣的生活。

由於人性中的惰性,養成一個好習慣比形成一個壞習慣要費力;好習慣需要長時間一點一滴累積,而破壞一個好不容易養成的好習慣,往往瞬間即可完成。借用紀曉嵐對聯中的話,壞毛病「如秋草芟難盡」,好習慣「似春冰積不高」。

  一旦個人放鬆了對壞習慣的控制,無形中就會像「破窗效應」所描述的情景一樣,身體里越來越多的壞習慣就會滋長,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