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孩子融入普校該具備哪些技能?掌握好這5大能力才是關鍵

又到了一年升學季,每年的這個時候,很多家長為了給孩子挑選更好的小學和資源穿梭於各個市區,但對於很多自閉症孩子來說,他們卻連最起碼能夠上普通學校的資格都顯得一票難求。據不完全統計,只有不到10%的自閉症孩子能上小學,即使順利入學後,相比普通孩子,自閉症家長會面臨各種各樣未知的問題。儘管融合之路異常艱難,但融合教育是每個自閉症孩子家長的夢想。

孩子進入校園前,家長必須幫助孩子掌握一定的基礎能力,為此,我們整理了幾個關鍵能力,家長們可着重培養。

建議準備入學或者一兩年以後準備入學的家長們都可以收藏一下!

一、 自控能力

孩子遇到事情,能夠進行自我調節,或者向老師/家長/同學求助;情緒偶爾爆發時,也能在其他人的安撫下儘快平靜。校園是一個集體環境,也有着相應的秩序與管理,但如果孩子的干擾行為過多,經常爆發情緒,那麼還是會讓老師甚至校方領導感到頭疼出現勸退的情況,同時孩子在班級中也會受到排擠。

所以在孩子入學之前,建議需要從這方面着重培養孩子,包括且不限於安坐、精細動作、粗大動作、無干擾行為及情緒調控能力等。

二、 自理能力

在校園裡,每個班級都有幾十個學生,並且有的老師還可能一人負責多個班級,所以很多時候老師無法事無巨細地照顧到每個人,這時就需要孩子能夠獨立處理自己的吃喝拉撒,按照要求做好個人衛生、桌面整理、地面收拾等等。

三、 學習能力

若孩子沒有相應的學習能力,那麼即便孩子進入校園學習,他的學習效果也會大打折扣,並且還會對孩子的社交方面(與同學交往)產生影響。

而在校園中,孩子的學習普遍都是從觀察老師的示範開始,在這裡我們建議家長要着重培養孩子的模仿能力、觀察能力以及注意力。

四、 語言能力

這裡所指的語言能力除了孩子需要具備常用、互動式等語言外,還需要孩子具有表達需求以及聽指令的能力。

相比特教老師或家長的指令,在校園裡老師的指令會相對複雜一些,同時還會有諸多環境因素的干擾,如果孩子聽指令的能力較弱的話,很可能無法理解、執行老師的指令。另外,當孩子需要表達需求或遇到其他情況時,也需要孩子進行正確地表達,而不是直接發脾氣。

五、 社交能力

很多家長都會覺得,只要孩子進入校園,在集體環境的影響下,孩子的社交能力會得到改善,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有些孩子會自己玩耍,同學來找他也沒反應,之後同學就會覺得無趣不再找他玩,有的孩子會很渴望與同學互動,但有可能會用不恰當的方式去接觸同學,從而使同學感到不舒服或逃避。

所以在孩子進入校園前,不僅要讓孩子明白什麼是集體規範,還需要讓孩子懂得如何正確地與他人進行互動,對此家長們要着重培養孩子社交能力,包括穩定的情緒、適當的回應、主動發起溝通、參與遊戲等方面的能力。

自閉症兒童入學並不是一件想當然的事情,家長們需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在前期進行大量的準備,培養孩子各方面的基礎能力,在此基礎上,家長們需要與孩子的康復老師、普校老師保持積極的溝通與配合才能使孩子更容易融入到校園中。

希望越來越多的自閉症兒童通過後期的干預能夠進入普校學習,提高自閉症孩子的升學率,讓融合之路變得更加順利一些!

#融合教育##如何給自閉症孩子做家庭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