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心理學家提出「啐啄同時」

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心理學家提出「啐啄同時」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面臨一個困惑,就是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特別是當孩子遇到困難或出現心理問題以後,有的父母更是焦慮不安,而又手足無措:管得少了,自己於心不安,似乎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管得多了,孩子抗拒反感,不僅於事無補,反而造成親子關係惡化,導致問題更加嚴重。

管與不管,時機和分寸真的很難把握。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心理學家張日昇在給《什麼是最好的父母》一書撰寫的序言中提出——

「現在養育孩子的一個很大問題是父親的缺失和母親的焦慮,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造就了一批性急、懶惰和不用心的父母。禪宗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詞語叫啐啄同時,蛋里的小雞在殼內的吮聲謂之啐,母雞為助其出而嚙其殼謂之啄。只有同時發力,新的生命才可能誕生。我在教授學生心理諮詢的時候,經常用啐啄同時來形容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機緣相投的關係……當然,親子關係也需要啐啄同時般的兩相吻合。」

也就是說,只有當孩子試圖用力突破,父母又適逢其時地為其助力,這個時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反之,只有孩子用力,而父母袖手旁觀,則孩子的成長將會比較艱難而漫長,甚至有可能因為產生畏難情緒而退縮。孩子沒有準備好改變,而父母強行用力推動,則不僅難見成效,反而容易造成對孩子的干擾和傷害。

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心理學家提出「啐啄同時」

鄭州仁和心理諮詢中心近年來接待的青少年心理諮詢和家庭教育案例,也印證了這個道理。很多青春期的孩子之所以出現叛逆、厭學、沉迷手機、抑鬱、焦慮等問題,恰恰不是因為父母的教育不夠用力,而是太過用力。而且,父母的教育方式常常是一廂情願,不考慮孩子的意願如何,不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如何,因而導致了孩子的反感與排斥,不僅沒有收到父母想要的教育效果,反而適得其反。

啐啄同時的道理,也可以從我國傳統教育思想中找到印證,即孔子在《論語·述而》中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意為: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裏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這也是現代學校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則之一——啟發式教學的思想來源。

@鄭州仁和心理諮詢中心 如何把握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心理學家提出「啐啄同時」

免責聲明: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感謝圖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