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焦慮,很要命


睡前焦慮從哪來

1、我們給大腦設置了「一躺下就焦慮」的程序 回憶一下,當你結束一天,放下手機,躺在床上,是不是會開始不由自主地回顧這一天,對第二天的任務展開計劃,甚至開始擔心自己能不能睡着?

當我們重複這個習慣時,大腦不是將床、躺下的動作與「睡眠」聯繫在一起,而是將床、躺下的動作與「擔憂」、「回顧」和「焦慮」這一系列動作,聯繫在了一起。

久而久之,一想到「夜晚」和「睡覺」,浮現我們腦海的並不是安詳和美夢,而是那些具體的擔憂,是躺在床上想睡而睡不着的焦慮雙眼。

甚至,陷入「為焦慮而焦慮」的惡性循環。

2、白天沒時間,只能晚上焦慮 其實人們焦慮的事情在沒有被解決時會一直存在,但是白天有太多可以分心的事情,因此不會陷入消極情緒。

忙碌的白天,我們的大腦根本沒有時間思考那些焦慮,但是這些未處理的擔憂並沒有消失,而是被延遲到了晚上,在睡前突然出現在腦海里,輾轉難眠。

心理學研究指出,驚恐發作的高頻時間段是凌晨1:30至3:30

3、陷入消極的自我對話,加劇焦慮感

我們的大腦非常善於思考可能性和想像結果,總會反覆考慮過去的事件和與之有關的問題,試圖弄清它們或想像它們有不同的結果。

若發生在焦慮的夜晚,就會演變為我們一遍遍地反省自己 我當時是不是做錯了? 我到底哪裡做錯了? 這件事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 …… 這會引發無窮盡的、負面的自我交談,不斷在腦海重複緊張和恐懼,從而加劇抑鬱和焦慮的感覺,這樣又怎麼能安心睡着

那麼如何告訴它停止焦慮,好好休息呢?

1⃣暗示自己,現在是睡覺時間而不是焦慮時間 培養一些睡前習慣, 可以包括洗澡,刷牙,換睡衣,閱讀,祈禱或聽音樂等活動,這將有助於向大腦發出信號:「當我在做這件事,我是準備休息啦!」,從而幫助釋放睡眠激素,啟動睡眠反應。

2⃣在白天選個時間,聽聽自己內心的焦慮

3⃣引導大腦展開積極地自我交談 當發現自己又在回憶中不停地創造焦慮並陷入消極想法時,學會自覺地評估這些想法。不執着出錯的地方,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

如果發現困擾自己的是過去的回憶或者無能為力的事情,告訴自己—我不可能控制所有的事情,而不是一味地責備自己,因為這又是對自己的二次傷害。

回憶快樂的事情,寫下一天的成就,嘗試肯定自己,祈禱未來。

另一個重要的方法是,在睡前思考自己要感恩的事情。